新华社兰州11月27日电(新华社记者任卫东、白丽萍、郎兵兵)40年筚路蓝缕,春华秋实。近日,兰州文理学院举办“敦煌舞”教学体系创建40年系列活动,通过精彩剧照、作品视频、服装、舞美沙盘和汇报演出等,再现中国敦煌舞艺术华光的璀璨瞬间。
缘起敦煌壁画,复活千年舞姿。慈悲的多臂菩萨、凌空飞舞的伎乐天、威武的金刚……史学家在敦煌壁画里找寻历史,舞蹈家在敦煌壁画里领悟曼妙舞姿。也在这里,,敦煌舞走下壁画,舞出了第一步。
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文艺领域如同春天的大地,孕育着勃勃生机,甘肃省歌舞剧院艺术家们多次前往敦煌学习,创作出具有壁画风格独特流动韵律的经典舞剧《丝路花雨》。
1979年,新中国成立30周年之际,《丝路花雨》在京演出大获成功,成为当时舞台艺术的一股新风。这也让许多舞蹈家从此爱上敦煌,甚至将他们整个生命都献给敦煌舞教学,培育一代代青年舞者。
85岁高龄的高金荣曾任甘肃省艺术学校副校长,是敦煌舞教学体系的创始人。《丝路花雨》的成功展演让她灵感突现,随即写了一篇舞蹈评论《丝国盛世舞婆娑——谈丝路花雨的舞蹈创作》,从此与敦煌壁画结缘。
为了复活敦煌舞姿,高金荣长期驻扎莫高窟,把临摹的敦煌壁画舞姿图挂满办公室,白天仔细对比研究,晚上挑灯研读文献史料,从舞伎的眼神、手势、体态开始,提炼出基本舞姿形态。
敦煌壁画上的优美舞姿是静止的,而简单的模仿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舞蹈艺术。高金荣尝试以隋唐时期所制定的九部乐、十部乐中具有三结合特点的《西凉乐》为基础,吸收当地民间舞“滚灯”摆胯下沉动作、戏曲舞蹈中的某些步法、佛教的某些手势动作等内容,让每个动作都产生内在的韵律。
1980年《敦煌舞教学大纲》出炉,敦煌舞教材的成功创编,使壁画上的优美舞姿重新律动起来。同年,原甘肃省艺术学校招收第一届敦煌舞班学生。1981年,高金荣带着这批学生远赴敦煌,表演编创完成的舞蹈训练课程,有专家观看后激动地称赞:“这就是敦煌舞。”敦煌舞命名由此而来。
有了学术界的肯定,敦煌舞研究步入正轨,在教学实践中,高金荣还开创包括手姿、手臂、单脚形态和琵琶道具组合在内的舞姿训练课,编导了《敦煌梦幻》《极乐敦煌》等组舞以及教学剧目《千手观音》《妙音反弹》等,为建立敦煌舞蹈艺术奠定了基础,“活化”了敦煌壁画。
经过40年的共同努力,《丝路花雨》历代演职人员将敦煌壁画“搬上”舞台,高金荣将敦煌舞引入课堂,敦煌舞教学和科研体系逐渐建立并完善。敦煌舞已成为中国古典舞流派之一,众多高校培养出21届近千名敦煌舞表演人才,遍布全国艺术院校和院团。
敦煌题材产生了《大梦敦煌》《敦煌古月》等众多作品。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开花,以敦煌舞为代表的舞剧多次在沿线国家亮相,成为沟通民心的艺术桥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