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对某一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对于其他不同的利用方式,表现得更为节省、环保、可持续。但在旅游开发的具体实践中,如何更好地贯彻和体现生态文明,并非是已经做到或轻而易举之事。
7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举措时,强调要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要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说到底,就是要更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理念。近日举办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也传出同样信息,旅游开发要重视和贯彻生态文明的精神。
从产业特征上说,旅游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被喻为“无烟工业”、“生态产业”、“朝阳产业”。旅游对某一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对于其他不同的利用方式,表现得更为节省、环保、可持续。但在旅游开发的具体实践中,如何更好地贯彻和体现生态文明,并非是已经做到或轻而易举之事。在现实中,由于旅游消费需求日增,旅游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加之有的开发利用存在不当,便出现违背生态文明的一些现象,需要引起必要的重视:
一是对自然生态。在旅游交通、接待设施、景区开发中,一些地方存在着轻率地毁掉原有植被、肆意开挖土石、大面积硬化路面的现象,如在修建景区公路、登山步道、游客中心、停车场等方面,对土壤、植被、生态循环系统造成破坏;又从别处移来土石方和其他植物,对当地和他处的生态又造成影响;旅游开发建设建筑追巨求大,高大和宽阔的建筑、彻夜的灯光照明,也影响了当地原生态。这种现象在各地都有一定程度存在,对生态脆弱的中西部地区影响尤甚。
二是对人文生态。主要集中在对民族村寨、古镇古村和偏远地区旅游开发上,由于旅游产业因素的进入,如旅游综合体、旅游小镇、旅游演艺等建设开发,对当地人文生态多少带来了冲击性影响,如对观念、习俗、服饰、生活等。尤其是个别开发者搞“人去楼空”、“腾笼换鸟”,把原住民整体性迁出,以经营为主的新移民迁入,游客络绎不绝到来,这种影响对当地是天翻地覆的。如媒体报道的广西巴马因长寿之乡出名后,暂住和常住外地人增加,对当地人生活和理念带来冲击,千百年传承的人文生态面临“礼崩乐坏”、人心不古。
三是对复合型生态。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主要的影响不是来自旅游开发,而是经济社会发展大潮的冲击。这种影响,主要集中在经济落后、相对偏远的地区。随着道路贯通、脱贫改造(危房、陋房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城镇化建设等,让千百年来封闭、沉睡的一些地方,忽然之间与市场经济、与外面世界接轨了,当地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面临巨大挑战。
如何在旅游开发中强调生态文明,让旅游产业发展回归和彰显其产生特性?具体来说,可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所有旅游参与者,包括监管者、规划者、开发者、经营者、旅游者,都要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敬畏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
二是建立科学评价标准。把生态文明作为检验开发建设成果的一个评价尺度,贯穿于对景区等级和质量评价中,摒弃泛泛的大投入、大体量、大项目等观念,对贯彻好集约开发原则的予以表扬和激励,不好的予以指正和批评。
三是借鉴国际通行做法。除了加强对旅游开发的普遍要求,还应加强对国际上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的借鉴。目前,中国的旅游基础和接待设施建设存在过度、过重的现象,建设了高等级的条石路、木栈道和宽阔的游客中心,既浪费了大量投资,也影响了遗产地的原真性,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澳大利亚埃尔斯岩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力求简化、简单和实用,注重突出遗产主体的原真性,就是一个值得学习的范例。
四是树立一批开发样板。要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及时发现、总结和宣传一批符合生态文明的旅游开发样板,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贯彻旅游集约化发展原则,让旅游开发建设成为展示生态文明的窗口和前沿,让旅游产业成为生态文明实践和教育的基地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