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琼海要拍“舌尖上”系列,也许美食的开篇会这样描述:“杂粮中充满了田野的真诚,粗糙中蕴含着本土的温情,在琼海杂粮一条街,你能尝到最本土的味道……”
夏日炎炎,琼海银海杂粮一条街又迎来了生意高峰期。这条街道长约100米,铺面有20多家。街面经过了街道立面、路面以及人行道的改造,古朴的招牌、整齐划一的装饰顶棚、木质的门窗,都透出浓浓的乡土气息,与杂粮的气质相得益彰。这里的各类杂粮小食有口皆碑,鸡屎藤、粑仔、番薯糕、椰子奶等小吃风靡城乡,已成为市民和游客的好去处。
琼海的粗粮小吃闻名全岛,其中清补凉最为人们所熟悉。步入杂粮街任何一家店,熬煮清补凉的老师傅们都能讲出一段古来:“清”“凉”顾名思义,中间却夹了个“补”字,清凉消暑却又温补宜体,三个字组合,给人虚实结合,阴阳平衡的感觉。
最早时的清补凉其实就是绿豆汤,主要材料便是绿豆,其后为迎合顾客多样化的口感,陆续加入红豆、薏米、红枣、芋头等。绿豆解暑、薏米性凉,需要加入红豆与红枣调和,汤汁则选用当归、姜丝等药材加椰子水熬煮而成,这样调出的一碗清补凉便老少咸宜、温凉适中。
到如今,清补凉的原材料千变万化,酸甜兼具、南北相融、中西合璧,多种材料如魔术般完美组合,但不变的依然是那抹沁入心底的香甜味道。
杂粮街里另一道广受人们喜爱的甜品是鸡屎藤。
每当夏日,海南岛毒辣的日头晒得人烟急火燎,容易上火,茶余饭后就爱喝上一碗鸡屎藤清热解毒。农历七月,充足的日晒与降雨却最适合鸡屎藤生长,是鸡屎藤的节日。这一道纯天然的绿色杂粮,吸引了岛内外的人们慕名而来一过嘴瘾。
鸡屎藤的原材料来自于野生藤本植物,其汁液味道非常香醇。琼海人摘其叶,按比例合在大米里磨成粉,再和粉捏成大豆般的“粑仔”,下锅汤煮后再配上红糖、椰奶,既吃又喝,可要当心别将舌头咽下去。
糖水佐以杂粮小点,才是地道的吃法。薏粑、猪肠粑、南瓜饼、甜薯甩、玉米烙……这些杂粮无一不是美味精品。
薏粑是用糯米粉包馅料制作的小吃,有芝麻、花生、椰丝等各种馅料。剥掉一层绿色粽叶,轻轻地咬一口,粘滑甜软,椰子赋予了糯米新的清香。吃薏粑,馅料并非主角,真正行家吃的是外层糯米皮,柔软爽滑而不粘牙,这才是功夫到家了。
没有人能抵制猪肠粑的霸道香味。只见点心师傅抓起一团糯米团,放入猪油热锅里来回煎炒,直至成为两面金黄的糯米饼。铲出饼搁在平板上,将散发着浓郁椰香的花生、芝麻、椰子和生姜等馅料摆满糯米饼的三分之二,再顺手卷起糯米饼,拿刀具均匀切成5厘米宽块状,摆盘即可。端上桌的那一刻,猪肠粑的香味飘溢了整条杂粮街。
细滑可口、香味扑鼻的甜薯奶是老少皆宜的一种小吃。虽名为“奶”,但这道甜品却不含丝毫牛奶,只因它煮熟后,米团细滑可口诱人,汤汁浓白像牛奶。以磨成粉浆状的大米,混合去皮磨成糊状的甜薯充分搅拌成原料,以手抓起一团原料,握拳状,轻轻一挤,再将球状糊浆刮到沸水里,煮熟加调料即成一碗香甜可口的甜薯奶。
近几年,虽然汉堡、手抓饼、鸡排、蛋挞、薯条等“西式小吃”开始占领琼海的街头,那架势真能把外人镇住。但琼海传统杂粮小吃的第一把交椅从未被撼动过,人们与清补凉、鸡屎藤、番薯糕、猪肠粑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不是几个新欢便能轻易挑拨的。那一味原汁原味、返璞归真的古朴香甜,总能引人肚子里的馋虫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