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省疾控中心何滨:为战疫连续两月工作到晚上12点

移动版    时间:2020-03-20 15:00

  “必须要往前多追溯一天,确保不错过一个密切接触者。”3月17日上午,何滨在电话里向一线流调人员布置着工作。她反复强调,疫情进入最后关键阶段,我们必须把紧绷的弦坚持到最后一刻。

  2019年12月,何滨被任命为海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上任后不到一个月,她就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她说:“知道上任后会有考验,却没想到是这样一场大考。对于这次新型的、传染性强的病毒疫情,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早在1月18日,何滨和她的团队就进入了战备状态。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何滨主要负责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作为省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负责管理省级流调队、统筹协调消杀组、培训组等各应急处置工作组;二是作为全省新冠疫情防控组成员,负责指挥部决策的上传下达。

  从进入“战场”那一天,至今两个月时间,何滨从没有在晚上12点前结束过工作,她打趣地说:“生物钟已经形成了,等疫情过了,估计早睡还睡不着了。”

  指导9个流调小组奔赴15个市县开展工作

  “1月19日,省疾控中心应对新冠疫情设立了7个工作组,其中流调组仅有4个小组。”何滨说。随着疫情的发展,流调力量显然不够。“2月10日,省疾控中心打破原有工作建制,从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100余人成立10个工作组,这一次流调组增加到9个小组,每个小组3名队员。”

  据何滨介绍,原来,哪里有疫情,流调组就奔到哪里去,这样的话,流调队员需反复与当地的工作人员磨合,不仅疲惫,工作效率也不高。为此,她集思广益,及时调整流调小组工作模式,将9个小组分派到不同的市县,采用“分片包干”的方式,一个组管一个市县,针对疫情不严重的,一个组管两到三个市县。

  何滨说:“自新冠疫情以来,省疾控中心共派出省级流调队5轮57次,共计167人次,奔赴15个出现疫情的市县指导开展现场流调工作。他们以详实的数据和信息,查出确诊病人的生活轨迹,并追踪、寻找其密切接触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抽丝剥茧 先后派出3组队员找出感染源头

  “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海南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发现的过程。”何滨说,那是1月20日。为了有效控制病毒传播,省疾控中心第一时间派出流调人员去了解该病例的活动轨迹,并派出消杀组对该病例的住所以及就诊过的医院进行全面消杀。

  何滨说:“做流调最困难的是被调查者不配合,故意隐瞒实情。”这让她想到海南首例本地感染者的流调工作。1月25日,针对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一例感染来源暂时不明确的病例,省疾控中心分别派出第3组、第7组流调组赶赴琼中开展流调工作。

  “但是,当时就是查不出感染来源。”何滨说那时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她深深地知道,如果查不出来源,就会增加公众的恐慌感。

  1月26日,省疾控中心第4流调组3个队员在张勇副主任带领下也赶赴琼中调查。这一次,在前期流调队员工作的基础上,队员们将患者活动轨迹再次梳理,逐个分析,层层深入地调查下,终于查到了病例的湖北接触史,也就是找到了感染的源头。

  组织召开30余次专家组会议 制定50多个规范性文件和专家意见

  说起何滨的另一项工作,就是组织专家组,对防控工作进行研讨,最终为领导做出决策提供专家建议。

  据悉,疫情以来,她共组织召开30余次专家组会议,并先后制定了《海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消毒个人防护手册(第一版)》《疑似暴露的疾控工作人员洗消程序(第一版)》《关于规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标本送检、实验室检测和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通知》等50多个规范性文件和专家意见,有力地保障了各项防控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在一项项工作聊完后,被问到是否有顶不住的时候,她流下了眼泪。何滨告诉记者,工作再苦再累也不怕,唯一的遗憾就是2月底母亲过世时,她不能回到老家湖南去看望母亲最后一眼。

  那天上午11点,何滨接到了父亲的电话。电话里父亲一直对她说:“别回来,按要求办,一切都能料理好,你先做好自己的工作。”放下电话后的那个中午,何滨走出了办公室,走上空无一人的天桥,遥望北方任泪水流淌,用这种方式寄托自己的哀思。

  下午两点,何滨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我没时间伤心,因为还有专家会要开,还有无数的工作要布置,还有一个个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

  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还在继续,在这场大考中,从何滨的身上,可以看到一名普通疾控人守护群众健康的初心。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南国都市报海口3月19日讯 记者 任桐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181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