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致敬我们的民族脊梁!
移动版 时间:2020-05-31 00:06
我们很多人小时候
都曾有这样一个梦
“长大了要当科学家!”
因为科学家们
总是用各种奇思妙想
改变着我们生活的世界
2019年1月,我国科学家创建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
长大后我们渐渐明白
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
一名科技工作者
但科学家们
锲而不舍、甘于奉献的精神
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
资料照片:屠呦呦在工作中。
从嫦娥四号登陆月球
到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成功
从雪龙2号首航南极
到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
……
一项项“硬核”科技成果背后
凝结着他们的心血与汗水
他们
是点亮希望的燃灯人
是扎根大地的实干家
是心怀大我的爱国者
是这个时代最闪亮的“星”
资料照片:施一公(右二)与团队成员讨论文章细节。
今天
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我们一起致敬这些
为祖国科技事业
不懈奋斗的民族脊梁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研究
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
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
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从不断刷新纪录的亩产
到耐盐碱海水稻的创新试种
让大家吃饱又吃好
是袁隆平一生的追求
新华社记者殷菊生摄
数十年如一日
他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
与农业科学发展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华社记者邓华 摄
更多新闻 >>
- 习近平同美国副总统简短交谈(2022-11-20)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2022-11-20)
- 从疫情发生地返回是否要隔离?权威回应来了(2022-11-20)
- 新华社评论员:既要整治层层加码,也要防止放松防控(2022-11-20)
- 习近平同泰国总理举行会谈(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