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府:罕见自然生态写字楼出现于城市中心
自然生态性的办公建筑在国外早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这种建筑思想的起源与西方文明对人性的尊重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自然生态性的办公建筑在国外多是出现在郊区边缘地区,远离着城市的核心区位,这对于生活在四个轮子的发达国家而言,的确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美好选择。但是对于中国却有着难以实现的客观条件。
第一,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发达城市里,汽车,尤其是私车的比例实在太小,如果一个公司将总部设立在郊区,上下班的行车问题将严重地困扰企业的大部分员工。
第二,中国企业对于公司的地理位置往往与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相提并论。边缘化的区位将令企业家感到难以真正地体现企业的实力。
如何为中国的企业打造一座城市核心区位的自然生态写字楼,就成为首旅华远公司2004年的一个重要的项目开发理念:在城市的中心,在自然的环境中,,创立一个真正可以令人享受最自然的阳光、空气的办公建筑。
德国gmp建筑设计师在拿到首府大厦土地规划图时,对首府的原始地貌以及其周边的环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这个地块能够实现城区中真正的“自然生态建筑”理念。首府的位置不仅有二环护城河的优越水资源,成熟的河岸林木绿化带更是为“自然生态建筑”做足了硬件备留。
带着这种想法,gmp的建筑设计师构思了一种风车状的建筑规划,五栋楼体中的B、C、D、E四座,利用错落不同的高度、规格的楼体,呈风车状分布在建筑群落的东北侧。这种格局令建筑组团获得了与室外环境最大限度的交界面,使得建筑内的使用者可以获得更多室外的空气、室外的阳光。这种创新性的构思在全球的建筑业中并不多见,它既能因地制宜地解决多边形地块的规划难度,又可以令建筑实现与自然环境融会贯通的目标。五层至八层的楼体设计,令五栋建筑群落形成了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空气与阳光可以自由地在每栋楼体之间穿行,而绝少出现相互遮挡的现象。这种楼体的设计还有一个精巧之处在于,它能令每一栋单体建筑的门前拥有一个独立的绿色前庭院。这明显地是在借鉴中国传统的府、院式建筑格局,加强了建筑空间的整体性,也给人以强烈的、不可替代的建筑个性。
在首府的建筑外部格局上,还有一个点睛之处就是它的无遮挡外围墙设计。在首府面向河畔的一边,设计师为了令建筑的完美内庭绿化与河岸依依垂柳相互呼应,采用了横隔百叶型外墙手法。这种设计可以令庭院中人的视线与河畔边的风景完全融合。这在传统中国建筑手法中被誉为“透”,但这种透并不是完全的开放式院落。通过绿地与横隔百叶型的墙体区隔,建筑本体又与外界达成了内外之分,静宜、通透的意境油然而生。
首府的自然生态性如果仅仅停滞在项目园林绿化的设计之上,就无法完成“自然生态”建筑的真正使命。因为使用者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建筑的内部完成。因此,设计师首先在建筑的内部空间打造了小进深的格局,以此来最大限度的弥补建筑产生的人与外部环境的交流阻隔。
从首府的建筑平层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所有的办公空间的进深只有8.1米,这种超小进深与北京前几年主流市场的大进深完全不同,它可以令每一位活动于其间的业主,都可以明确地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阴晴的信息。在空调系统之外,设计师还保留了直接开窗的可能性,因为我们都知道,从人的需求来说,人与外部空气需要一个直接联系的方式。
小进深格局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阳光对室内工作者的干扰,我们都知道在夏日炙热刺目的阳光下,人是无法正常地进行阅读。首府的设计师并没有把这个问题交给业主来解决,因为他们带来了德国成熟的科技横栅型外墙设备,这种设备虽然造价很高,但它的优势也是同样的令人惊叹不已。普通的写字楼都是通过有色玻璃来阻止光线进入建筑体内,但这种方法一是并不能完全解决阳光直射问题,许多用户依然需要用窗帘来遮避。
二是厚重的玻璃颜色完全破坏了人与自然交流的美感,转而变成了一种模糊不清的隔阂。而首府的科技横栅表皮,能够令室内的人用最接近自然的目光与外部沟通。通过最接近建筑实体的模拟遮光实验数据表明,科技横栅对于刺激视网膜的夏天烈日具有100%的遮避作用;而对于温暖的冬日阳光由于纬度问题,横栅虽然不能对其达到100%摒除,但进入室内的角度也将是极低的。也许只能温和地占据你办公桌的一隅而已。
在城市的核心地区创立一座真正自然生态性的建筑——首府的问世,将为真正有实力、有魄力的现代型企业提供一个在地位上、意识形态上全新的办公模式。
- 八分钟带您了解航空母舰(2023-03-21)
- 这五类人不能入葬孔林(2023-03-20)
- 天津除了狗不理包子和煎饼果子之外(2023-03-20)
- 上海女子怒砸东北代驾小哥(2023-03-17)
- 世界五大秘境奇观(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