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海南见义勇为群体多有生活之忧 需建长效救助机制

移动版    时间:2015-03-13 14:58

海南见义勇为群体多有生活之忧 需建长效救助机制

  见义勇为英雄杨标全身大面积烧伤,也在这次见义勇为者救助名单中。本报记者陈元才摄

  我省近期启动一项救助活动,提供102万元救助百名见义勇为者——关爱英雄,有热度更需长度

  -本报记者金昌波

  新闻点击

  我省102万元救助百名见义勇为者

  近日,海南日报了公示了100名见义勇为特困人员救助名单,这些英雄们都将获得一笔救助金。这项利好源于今年6月初,我省启动的一项针对全省见义勇为人员的救助活动,提供102万元资金专门对见义勇为牺牲伤残特困人员实施救助。

  据了解,这100名受救助对象是1988年以来,受到全国、省、市、县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中英勇牺牲、致伤、致残及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或人员。其中,救助对象是城镇居民的,其家庭人均收入要低于上年度海南省城镇人均收入;救助对象是农村居民的,其家庭人均收入要低于上年度海南省农村人均收入。

  时间流逝,但见义勇为的精神永存,党和人民始终没有忘记他们。

  ◎我省现有见义勇为先进分子396人

  ◎201名受伤人员中,生活困难的157人

  ◎122名未受伤人员中,生活困难的92人

  核心提示

  扶持英雄怎建长效机制需深思

  英雄得到应有的关怀,是全社会共同的愿望。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对见义勇为人员权益的保护,积极开展奖励和保障工作,但由于经费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我省近年来表彰的见义勇为先进分子中,仍有七成以上面临生活之忧。

  2013年2月11日,东方市感城镇感南村村民杨标、苏于辉、苏琼兴等人冒着生命危险勇闯火海救人,结果均被烧伤,其中杨标全身烧伤面积达90%,高昂的治疗费用使这个家庭陷入困境……

  如何建立见义勇为长效救助机制,为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属、子女解决医疗、就业、教育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值得深思。

  A

  一项苦涩的调研结果:见义勇为群体多有生活之忧

  如果没有去年的那场意外,李润富是家里的好劳力。去年5月,因为冲进下水井道对一农民工进行施救,他被沼气、硫化氢等气体所伤,致使脑神经受损。近日,一则见义勇为特困人员救助公示名单为这个家庭带去了温暖。

  “儿子见义勇为一年多,相关单位都给了奖励金,逢年过节还来慰问,这次又将儿子列入拟救助名单,党和政府始终没有忘记我儿子啊。”自从李润富出事后,父亲老李每天都守在床前照顾。据了解,今年6月初,海南启动一项针对全省见义勇为牺牲伤残特困人员的救助活动,决定提供102万元资金专门针对100名见义勇为牺牲伤残特困人员实施救助,李润富是其中一位。

  “在确定救助名单前,我们对全省见义勇为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摸底,结果令人大吃一惊。”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秘书长杨亦平表示,根据统计,我省现有见义勇为先进分子396人,其中,201名受伤人员中生活困难的为157人,122名未受伤人员中生活困难的为92人。“从数据来看,我省表彰的见义勇为先进分子中,七成以上都面临生活之忧。”

  据杨亦平介绍,此次救助活动从今年6月初开始启动,足足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确定拟资助人员,全省报名的见义勇为人数远远超过200人,要在他们当中遴选出100人来,难度不小,因为大部分申请人都很困难。

  “正因为这样,这100名受资助对象要求都是1988年以来,受到全国、省、市、县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中英勇牺牲、致伤、致残及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或人员。”杨亦平说。

  显然,见义勇为群体以贫者居多,在杨亦平提供的调研报告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表彰的省级见义勇为群体结构——

  23%——这是见义勇为牺牲后评烈的比例。从评烈情况看,全省见义勇为牺牲人员26人,评为烈士的为6人,占比23%;

  3.4%——这是见义勇为致残后评残的比例。从评残情况看,全省见义勇为受伤人员中,评为残疾的有7人,占比3.4%;

  42——这是治疗费用没有着落的人数。从伤病情况看,见义勇为人员中约有60%需要后续治疗,其中42人需要日常性后续治疗,但是目前他们的治疗费用仍没有着落;

  91%——这是低收入普通群众占的比例。我省省级以上表彰的320人当中,农民(渔民)57人,工人80人,联防队员60人,学生14人,公职人员80人,占总人数的91%。

  杨亦平说,从调研情况看,大部分见义勇为者都是普通群众,而且这些人多数年龄在20岁到45岁之间,是家庭的强壮劳力,也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创造者,一旦受伤或者牺牲,整个家庭几乎失去经济依靠。

海南见义勇为群体多有生活之忧 需建长效救助机制

  勇斗小偷的戴朝晖被授予“三亚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本报记者易建阳摄

  B

  财政拨款递增仍有问题待解

  尽管不少见义勇为者生活困难,但不可否认的是,政府对他们的关爱日甚。除了这次的102万元针对见义勇为牺牲伤残特困人员的救助,我省一直对这些英雄们关爱有加,省财政对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的拨款逐年递增,由2008年的每年50万元,增加到130万元,为这些英雄和他们的家庭送来了及时雨。但是,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认定之难

  十岁少年救人牺牲未被认定见义勇为

  尤其是保安和未成年人这两个群体认定存在较多困扰

  见义勇为可以简单地解释为:看到合乎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定性见义勇为必须考虑到许多复杂的因素。杨亦平表示,“目前,对见义勇为的认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困扰,尤其是保安和未成年人这两个群体。”

  2008年7月20日下午,文昌市初一学生伍荣胜顾不得自身也不懂水性,奋身跳入水塘救人,献出了年仅14岁的生命,被相关部门追授为“文昌市见义勇为优秀少年”。

  “然而,并不是所有这样的行为都会被认定为见义勇为。”杨亦平告诉记者,万宁就有一名10岁男孩,因救落水同伴不幸牺牲,父母为孩子申请见义勇为多年,但一直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定。

  “父母希望孩子有个应得的名分是可以理解的,但认定的时候就必须谨慎了。一直以来,社会都不提倡未成年人以生命为代价去试图挽救他人生命,更多地希望孩子们‘见义智为’,不认定也是考虑避免这一行为被其他未成年人模仿。”杨亦平说,“至于保安认定的难处就在于,他的行为是算见义勇为,还是只算职务行为,很难界定。”

  除此之外,目前我省规定的申报见义勇为期限是,自行为发生日起一年内,特殊情况下,也不得超过两年,这样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由于诸多原因,很多人当年没有认定,现在想要重新认定,有的甚至超过20年。”杨亦平说,当然,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要形成全社会的认同,还需要时间去探索。

  此外,还有少数被救者不愿意出面作证,导致认定见义勇为缺乏证据。

  经费之少

  社会捐款逐年递减企业捐款“厚此薄彼”

  海口市见义勇为奖励基金会今年只收到一笔1000元的个人捐款

  记者了解到,我省见义勇为工作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和社会捐款,而目前,这两项经费构成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

  杨亦平介绍,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自1992年成立以来,接受省财政拨款逐年递增,已由2008年的每年50万元,增加到如今的130万元,而社会捐款方面,从2006年至今累计不足200万元,而且一年比一年少。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2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