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海口市民坚持垃圾分类4年:做着做着就成了习惯

移动版    时间:2015-03-13 15:00

  坚持垃圾分类4年的海口市民周瑞兰:

  “垃圾分类做着做着就成了习惯”

  -本报记者单憬岗实习生黄小光

  “可回收的垃圾例如废旧报纸等收集好可以卖钱;剩饭剩菜1个塑料袋,其他垃圾1个塑料袋,下楼时顺手带上扔到分类垃圾桶,费不了多少事。”今天上午,周瑞兰拎着2个黑色塑料袋,准确地分别投放到了位于自家小区相对应的分类垃圾桶里,从2010年开始,她已坚持4年在家进行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这个活动让她深深感受到了垃圾分类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近年来,海口垃圾量节节上升,为此市环卫局开始推广垃圾分类政策,让市民们自己主动分类垃圾,实现垃圾的减量与资源循环利用。作为海口市垃圾分类的试点区域,2010年起琼山区委宿舍小区就已经开始了推广工作,周瑞兰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参与的。随着宣传不断地深入,垃圾分类的概念潜移默化,以她为代表的大部分小区居民已适应垃圾分类的生活方式,为城市垃圾处理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垃圾分类做着做着就成了习惯。”她从区妇联退休后,和丈夫、女儿一家三口居住在一起。平时生活中,她就注意划分不同的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小到一粒纽扣大的电池,她也会将其分类出来单独处理。垃圾分类政策推广开来后,她在小区门口处领取了市环卫局免费向小区居民发放的垃圾分类桶和垃圾袋,身体力行支持垃圾分类活动。

  2010年起,市环卫局开始在试点单位提供统一样式的蓝黑两色垃圾桶和垃圾袋,蓝色用于集中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黑色的则用于收集电池等易泄露污染物的有毒垃圾。近阶段,市环卫局对垃圾分类方式进行了更新,在居住小区开始实行“可回收物、其他垃圾、餐厨垃圾”的三分类方法,原本黑色的垃圾桶用于集中新增的餐厨垃圾分类。

  周瑞兰认为,新的分类方式更加贴合实际:平时电池等有毒垃圾的使用量本来不多,垃圾的丢弃量小,难以收集,有时候一周也收不满一袋;餐厨垃圾则是每天生活中经常产生的,垃圾量较大,多的时候一天丢2到3次。但同时,她也提出了自己的顾虑,原先分类方法中分属有毒垃圾的电池等物,现在统一集中在“其他垃圾”里。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她担心其他垃圾中的电池不经挑选就进行掩埋或焚烧,容易发生有毒物质的泄露,污染当地垃圾处理厂的生态环境。(本报海口7月13日讯)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22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