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陈辞:让农民早富快富,我们责无旁贷

移动版    时间:2015-03-13 15:14

  访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陈辞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海南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省委六届四次全会要求,各市县、各部门开展“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的实践活动,既要出实招,也要投真情。

  借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春风,“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实践活动正在琼州大地兴起。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市县委书记谈农民增收”专栏,报道各市县将为农民增收办实事真正落到实处,在惠农、支农、强农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敬请读者关注。

  -本报记者钟节华 林伟

  “农村土地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0%、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0%,决定了农业在海口发展大局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全市的发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8月19日,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陈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农民快速增收,始终是海口市委的一项中心工作,也是海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项重要举措。让农民早富快富,我们责无旁贷!”

  10年间农村发展成就显著

  2002年,海口、琼山进行区划调整,行政区划面积扩大10倍,人口规模增加了1倍,“三农”问题凸显。陈辞说,海口市委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了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羊山地区开发、镇域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从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10年来,海口的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陈辞说:“这10年,是海口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最大的10年,也是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10年。农民就业路子多了,渠道宽了,收入稳步增长。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04元,2012年8134元,年均增速7.9%。”

  多途径实现农民快速增收

  陈辞说,海口纵向跟自己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放在全国和全省来看,海口农民收入水平仍不高、增长速度不够快。以2012年为例,海口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为13.1%,全省是14.9%,全国是13.5%,)低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一是海口农村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二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三是科技支撑严重不足。四是土地资源没有盘活。

  陈辞表示,海口要多途径实现农民快速增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几个规模过万亩、产值过亿元的蔬菜、花卉、水果、热带经济作物产业园,以及一批产值过亿元的畜禽养殖生态循环示范区,巩固扩大全省农产品深加工和物流中心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大项目带动,依托南渡江30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龙头企业,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结对共建”保证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

  陈辞告诉记者,去年9月份开始,海口在全市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和联手扶贫活动,全市34名市领导和市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有明确任务,145个贫困村都有了结对对象。

  海口市按照“农村发展、产业先行”的思路进行产业扶贫,制订各村产业发展规划,策划实施种植、养殖等一批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努力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试点城乡统筹促进农民增收

  统筹城乡和城镇化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总抓手,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口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5月份,省委书记罗保铭要求海口在这方面带头破题、先行先试,目前海口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

  海口市目前已组建了统筹城乡发展平台公司,启动演丰和云龙两个统筹城乡示范镇和计划单列镇建设,确定了今年必须启动的20多个项目,政府投资10多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00多亿元。

  陈辞告诉记者,目前海口筛选确定了百个统筹城乡示范项目,确保明年4月份建成以统筹城乡示范镇项目为中心、相邻区域示范项目为串联的可看的统筹城乡示范带,2年建成百个城乡统筹示范项目,达到经验可总结、模式可推广的目标。(本报海口8月21日讯)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23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