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是如何突围的

移动版    时间:2020-07-29 02:05

澎湃新闻记者 杨偲婷

《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两部作品先后热播,在当下关注女性成长和女性议题的社会氛围中,颇有应运而生之感。两部作品的出品方柠萌影业,这些年来因《小欢喜》《小别离》等大热的现实题材作品,受到了业内外的共同关注。在现实题材的创作方面,这个团队似乎已经形成了独属于他们的一套创作逻辑与方法。

澎湃新闻采访了柠萌影业CEO、也是《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的总制片人陈菲。陈菲说,《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两个项目非常有缘分,几乎是同时开始策划创作,去年夏天在一周当中前后开机,现在又在一周当中前后播出。着热播,这两部作品也构成了柠萌新女性题材系列的代表作,“我们希望通过这两部作品来书写和讨论不同年龄的女性,面对的多重压力、困境和成长。其实‘不惑’和‘而已’都是一种态度,认清自己,遵从内心,活出真我。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海报

《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的剧本创作,陈菲表示,共通点在于都是建立特殊人设,让人物在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中遇到一些特殊事件。“建构特殊人设,是创作的一个起点,但终点必须要落到大众能产生真实共情。从起点到终点,怎么处理好关于‘极致’和‘真实’这样一对矛盾冲突的元素?其实是非常考验创作者的。”

对于两部作品创作中的不同之处,陈菲认为:《二十不惑》是稀缺题材的“拓新”,《三十而已》是同类题材的“突围”。相比《二十不惑》在青春励志题材里的新颖性,《三十而已》所探讨的是30岁左右的女性事业与家庭的种种困境,在都市家庭生活剧中并不稀缺,所以难就难在如何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三十而已》的“突围”,除了在特殊人设、极致剧情与真实细节、真实共鸣的共融之外,,也在价值观上有符合时代特性的犀利表达。

“30岁的人,比起20岁,是在负重前行。中国传统所谓的三十而立,是要求你到了30岁,要有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交付。女性也要面临对自己社会角色的思考,比如要不要成为一位妻子,一位母亲?到30岁的时候,可能会有潜在的心理暗示说,我可能没有那么多试错的时间了。”

“但我们想表达的是,到了30岁又怎样?我们依然可以重新开始,依然要认清自己,依然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是我们态度的表达。”

从《三十而已》这部作品延展开,陈菲也聊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20多岁进入广电影视的职业领域,到了30岁,开始真正定位要把影视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方向。

“我觉得能从事这项事业很幸福,对个人来说,一部又一部作品的创作,实际是创作者不断思考和向内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更深入地自我认知,更好地处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就职业的属性来说,通过作品记录平凡普通人的生活、书写时代,把自身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探讨对外表达、影响他人、抚慰人心,这是影视文艺创作的核心价值和责任所在。”

《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的总制片人陈菲

对话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去调研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所面对的一些困境和问题

澎湃新闻:创作初期对于同类型的题材有没有做过一些观察或者调研,这类题材近几年做成群戏的项目挺多的,对此有没有一些总结?

陈菲:其实柠萌的现实题材作品大部分都是原创,我们在题材定位和破题上,不会去参考别的作品。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比如二十和三十,我们会做用户洞察,去调研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所面对的一些困境和问题,然后跟编剧讨论,看人物和剧情怎么样和话题来做结合,怎样来深挖和表达价值观。

根据我们的观察,为什么近年来群戏比较流行,可能是因为现在社会的生态、价值观的表达都非常多元。从创作的角度来讲,你去选取一个剖面,然后在不同人物身上,做他们人生状态的变化和成长,也是一种可取的方法。现在的用户,他们对复杂信息量的需求很高,看一个长视频的剧集内容,他们希望得到更多信息量,以及比较深度的体验。

澎湃新闻:确实,现在短视频崛起,其实也改变了观众对于长视频的要求。

陈菲:对,因为短视频信息节奏密集,它解构了用户再去看长视频的心理节奏,挤占了他们消费长视频的时间,改变了用户消费长视频的审美和需求。以前没有短视频的时候,可能一个用户一年要看10部以上的长剧集,有了短视频以后,大量碎片时间消耗在短视频,让用户再花更多时间看一个40集以上的剧,一定要给他一个理由。这个理由要不就是社交的需求,比如周围的人都在看都在讨论;要不就是共情的需求,我从中找到了内心的映射,获得精神的共振和滋养。所以如何让长剧集更丰盈、承载更多的信息量,如何创新,如何共情,是我们在创作中一直关注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273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