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985废物引进计划”,了解一下

移动版    时间:2020-07-29 06:08

澎湃新闻记者 黄霁洁 实习生 左尧依 彭茸雯

第一次看到“小镇做题家”这个词的时候,余沛感觉被戳中了。


这个带有自嘲意味的概念诞生于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意指“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


余沛今年26岁,她仍然清楚地记得县城高中的宿舍冬天湿冷。通过高考优异的分数,她从贫困的广西沿海小镇来到上海的名校,却在文化冲击和繁难的学业中陷入自责和怀疑。


这些过去,余沛很少和他人倾吐,而“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是一个安全的角落——小组成立于5月10日,经历了人数的急速攀升,从建立时的个位数到如今的8万人,像一个漂流于大众视野之外的小岛,收纳着许多和余沛相似的痛苦与困惑。


在组内,余沛敲下自述的帖子,最终命名“写给小镇做题家们的一封信”。


她写道,“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但家境、出身、父母资源、社会时局和运气也在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勉励和她一样的小镇青年,既然能考出来,一定会有“乘风破浪的机会”,“以后人生得意之时,也不要忘记自己的出身,不要去嘲笑那些深陷窘境的人是因为他们不努力。”


“梦被扎破了”


来大学报到一周了,余沛不敢坐地铁。她担心出丑,等到周末,她让另一个先来上海读书的广西同学来接,才感到安心。她在老家广西乘大巴走盘山公路,她常常晕车,地铁稳当多了。


刚到上海读大学,她经历了许多第一次:被朋友带去吃萨莉亚,第一次吃蜗牛,发在人人网上;在校园里的全家第一次买了日式咖喱饭,激动地拍下照片。


“那时候站在马路上就觉得有无限的希望”,余沛回忆。


落差很快掩盖了希望。余沛想要交朋友,和一个同班女生出去吃饭,女生请客,点了五六个菜,第二顿饭余沛自然地回请,一下花掉300块,她没有说什么,默默地选择不再约饭。在寝室,她提起初高中宿舍里没有空调,来自城市家庭的室友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怎么会有人住在没有空调的房子里?”

余沛生活的广西小镇 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为受访者供图

更多的时刻敏感而尴尬。老师上课不时蹦出上海话,余沛听不懂,只能跟着同学大笑;听同学说“pre”(课堂展示),不知道这是什么,站在讲台上,她有时膝盖发抖。


小组的另一个角落,在广东农村长大的梁凡最初也为pre感到困惑。上大学前,他没有手机和电脑,第一次面对PPT的空白文档,遇到不懂的地方查百度,弹出来各种病毒、广告,把屏幕全部占满,一下子很挫败,“后来发现人家做一个pre都比你好一万倍,展示、审美、内容、引经据典。”


参加社团面试,他自我介绍都讲得磕磕绊绊,进入社团要通过三面,他参加一面后就放弃了。“在很多场合我都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思”,梁凡很苦恼。


大一时的局促,在山西朔州小镇长大的组员杜依苓也记得。9月开学参加中秋晚会,同学自信地上台展示才艺,她在底下沉默不语。那时候她对形象自卑,高考前,她穿的都是裤子,一有打扮的苗头父母会教导:“你现在不是美的时候,等你上了大学爱怎么美怎么美。”大学里,她学着减肥、烫头,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女生搭配衣服有什么建议”。


和大城市的孩子交流,杜依苓感到他们在表达观点时很坚定,而她老是怀疑自己,不敢说出真实的想法,她想了想,那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世界没有否定过他们”。


对来自湖南株洲的小组成员胡婧瑜来说,更为险峻的挑战来源于和同学们在规划上的起步差别。

胡婧瑜在一所985大学读英文系,很多学生大一、甚至高中就报考了托福雅思,学校在大一有英国牛津大学的交换项目,胡婧瑜没有考过雅思,“注定要错过。”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273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