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90后女硕士返乡办厂带村民致富:有成就感,也常感孤独

移动版    时间:2020-09-06 00:01

澎湃新闻记者 段彦超


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冯营乡李庙村,有这样一家企业,从耗资200万修路修渠装路灯、建公益儿童乐园等提升农村硬件,到举办村庄发展论坛解放村民思想,再到投资数千万办服装厂、养鸽厂解决村民就近就业难题,带领村民致富——这家名叫“裕博园”企业,撑起了李庙村扶贫的“半边天”。


其负责人,正是90后女硕士张琳。


张琳 本文图片澎湃新闻记者 段彦超(单独署名的除外)


目前,裕博园服装厂和养鸽场共有工人200多名,其中贫困户26名。在裕博园服装厂,月收入最高的近万元。最让村民高兴的是,打工不用出远门了。


按照规划,两个项目将投资数千万元,规模达到七八百人。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白领到企业家,带领村民致富的张琳,收获许多成就感,却常感到孤独。让她欣慰的是,现在,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服装厂开在村里

打工“不用出远门了”


扶贫车间。


8月23日中午,室外闷热异常,李庙村赵庄的沈丘县产业扶贫车间里却凉飕飕的,150名工人正在缝纫机前忙碌,生产羽绒服。车间电子屏上,滚动显示着8月21日每名工人的产量、收入、完成率、返工率等。比如生产二组,当日最高收入228元,最低97元,平均178元,电子屏右侧的光荣榜显示,7月最高工资8538元,第二名6932元 。


“订单越大,工期越长,工人越来越熟练,工资就越高。”张琳解释道。


工人在扶贫车间里生产。


目前,裕博园服装厂只做来料加工,基本都是广东、浙江、青岛等地外贸公司的订单,产品出口欧美。“今年7月,服装厂就开出50多万工资。”张琳说。


该扶贫车间,是张琳和丈夫高建辉今年3月接手的。当时,前任承包者经营不善,致原本承担为村集体经济输血责任的扶贫车间闲置许久。


今年疫情,看到许多村民被困在村里,无法出去干活,一直想为村里做些事的高建辉,决定接手扶贫车间做服装厂。“从3月8日接手,抢资源,紧急采购周边的沙子水泥钢筋。抢工期,从附近过来吊顶的工人,就住在这里,连夜施工。然后招工。”张琳介绍,不到1个月,服装厂便正式投产。


李庙村贫困户刘宪红今年40岁,7月没有满勤,加上换款(生产新款式衣服)补助、跳舞(每天上下午强制跳舞15分钟)补助等,收入4000元。“我老公在外做建筑工。父母身体不太好。孩子大的13岁,小的11岁,我在村里做工,还可以照顾家人,很方便。”


李庙村民高春艳说,加上补助,她7月收入近9000元。她小学没读完就外出到服装厂打工,在外地时也拿过万元工资。在外时,每天早八点干到晚十点,还常加班,在裕博园则轻松些。


“主要是想在老家照顾孩子,现在老家有企业,就不用出远门了。”她说。


正在建设的新生产车间。


澎湃新闻看到,扶贫车间附近,规划四层的餐厅+宿舍,已盖到三层,规划五层的生产车间,已盖到四层,总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


张琳介绍,裕博园服装厂计划投资1000万,规模五六百人。到今年国庆,食堂、宿舍和生产车间将投用。届时,会接些大订单,甚至自己采购辅料加工,提高利润率,“等成熟稳定后,肯定会做自己的服装品牌”。


说起这些时,张琳头头是道。很难想象,半年前,她还是一名都市白领。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288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