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8·17”特大地质灾害万人成功避险疏散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今年5月9日,彭州市在龙门山镇银厂沟景区举行了大规模的防灾应急大演练。通过演练,银厂沟景区应急预案进一步细化,应急准备更加完善,群众防灾避险意识持续增强,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提升,为“817”特大地质灾害万人成功避险疏散奠定了基础。8月17日18时至18日凌晨,银厂沟景区遭遇50年来最大暴雨,12小时降雨量达247毫米,引发多处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交通、通讯、电力、供水中断,严重威胁群众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演练成为了实战,彭州市准确预警、果断处置、科学应对,在6小时内两次组织群众主动避险,紧急疏散转移15000余人,临时安置8000余人,成功避免1200人因灾伤亡。
一、避险疏散困难重重
(一)临灾预警时间紧迫,转移疏散难度大。从彭州市应急指挥中心发出暴雨预警和地灾气象预警开始,到暴雨来临,时间仅有6个小时。要在暴雨来袭前短短6小时内,迅速实施应急预案,将预警信息全面覆盖到景区零散分布的上万名群众和游客,集结干部职工救援队伍帮助群众疏散转移,时间十分紧迫,临灾避险面临着极大考验。随着夜幕降临,疏散转移工作又面临新的困难。
(二)群众和游客多而分散,疏散组织困难多。8月17日当天,,银厂沟景区有15000余人,其中游客13000余人,当地群众及务工人员2000余人,分布在50余平方公里的狭窄山区内。以游客为主的景区人员,规模大、范围广、位置分散、流动性高;以家庭为主的游客大多来自成都,对山区自然灾害的严重危害了解不深,避灾意识不强,疏散转移工作的组织实施极具特殊性和挑战性。
(三)商家和游客心存侥幸,劝说解释阻力大。预警信息发布后,由于游客无法观察到天气变化的异常征兆,对暴雨天气预报和地灾预警持怀疑态度,部分游客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为守护不能同时转移的汽车、电器等财物,认为自身所处位置是安全的,与镇村干部发生拉扯,拒绝转移;农家乐老板不愿得罪游客而损失经济利益,不配合劝说游客疏散转移。现场劝说任务艰巨,转移工作压力骤增。
(四)局部地区降雨超常,安全隐患难控制。8月17日晚,第一次疏散转移后,银厂沟景区内降雨持续增大,演变为特大暴雨,部分地方出现山洪泥石流,交通、通讯、电力、供水逐渐中断。持续暴雨导致安全地带区域逐步减少,临时转移的上万名游客和群众再次受到威胁,形势十分危急,急需二次疏散转移。
二、应对处置科学有力
(一)准确预报、及时预警,做到全面覆盖。8月17日16时,彭州市应急指挥中心根据气象预报,面向全市发出暴雨橙色预警和地灾气象四级预警:未来6小时内,全市将出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特别是银厂沟景区极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接到预警信息后,龙门山镇立即采取拉响警报、敲打铜锣、入户传递和短信群发等方式发布信息,通知游客及当地群众疏散转移,在重点区域九峰村海汇桥先后4次拉响警报。同时,通过短信平台向镇村干部、地灾隐患点监测员、应急民兵等300多人发布指令,集结力量帮助群众和游客转移。经过4个多小时的努力,地灾预警信息已全面覆盖景区临灾人员,近5000名游客陆续撤离景区危险区域,离开龙门山镇。
(二)决策果断、执行坚决,做到无一遗漏。预警信息发布后,大部分临灾群众和游客开始疏散转移,但仍有部分游客和群众有抵触情绪,不愿离开。“宁愿听避险骂声、不愿听受灾哭声”。龙门山镇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景区;通过承诺补偿商家、帮助支付饭费等方式保障经济利益,劝说人员转移;登记汽车、电器等财物,落实专人看护,解除转移人员后顾之忧;对个别态度强硬、不听劝说、拒不转移的人员,实施强制转移。
(三)耐心宣传、贴心安抚,做到群众配合。为稳定临时转移至应急避难场所和安全地域上万名人员的情绪,防止出现擅自返居、冒险下山、恐慌踩踏等情况,龙门山镇一边组织人员监测临时安置点灾害危险,守护转移区域,防止临灾人员返居,再临危险;一边组织人员安抚群众和游客,耐心做好解释,妥善安排临时吃住。同时,村干部承诺妥善保管游客物品,并给疏散群众每天发放20元的转移补贴。经过努力,游客和群众积极支持配合疏散转移工作。
(四)全面动员、安全接力,做到全部转移。持续的特大暴雨可能引起大面积山体滑坡,暂时避险的上万名群众再次受到威胁,二次转移迫在眉睫。由于景区道路严重塌方、桥梁损毁,二次转移任务十分艰巨。在彭州市各级党员干部、公安干警、武警及消防官兵等2000余人的努力下,8月18日凌晨,一条临时“绳索”山路通道连夜抢通,8000多名游客和2000多名群众二次成功转移到安全区域。8月19日,最后一批659名群众在100名抢险救援人员的护送下,成功转移至安全地带,被困人员全部脱险。
三、事后总结颇有启示
(一)群众是避险工作的主体。彭州市历来高度重视群众防灾避险宣传教育,采取多种手段,广泛宣传临灾避险科普知识,帮助群众掌握逃生避险的技能方法,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2012年,彭州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地质灾害应急科普宣教活动,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逐村、逐组、逐点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仅龙门山镇就举行了17次地质灾害防治专题培训,群众主动避灾避险意识有效增强,自救互救能力不断提高。在“817”特大地质灾害中,当地大部分群众反应迅速,在做好自身避险的同时,还主动配合政府开展预警及疏散转移工作,劝说游客及时转移,帮助游客携带行李,带领游客安全紧急转移,带动游客自救互救、避险转移,为短时间内疏散转移上万人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基础作用。
(二)及时准确的预报预警是关键。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彭州市建成了山洪防治及防汛预警系统,针对地质灾害建立了完善的“市、镇、村”三级地质灾害预警响应机制。在“817”特大地质灾害中,各级应急、气象、国土资源、水务及龙门山镇预警机制健全,监测严密、预警准确,在时间短、人员多、范围广等复杂情形下做到全面预警、流动预警、反复预警,为防灾避险提供了重要保障。特别是龙门山镇103名监测员24小时动态监测地质灾害,及时传递预警预报信息,通过游客和群众实时登记数据库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等措施,为短时间内转移上万名临灾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科学避灾演练是基础。彭州市一直非常重视避灾演练工作,并将科学避灾演练作为防灾救灾工作的重点。今年5月9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彭州市精心设计谋划,在龙门山镇九峰村泥石流灾害隐患点组织开展了地质灾害应对处置综合实战演练,演练涉及13个科目、参演应急队伍13支、动用机械车辆200余台、参演人数近3000人(当地群众全部参加演练)。通过综合演练,彭州市对避灾救灾时机把握更准、组织应急救援队伍速度更快、干部群众主动避险意识更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更完善,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明显提升。
(四)领导高度重视是保障。彭州市坚持把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成立了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镇村两级均成立地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状》, 落实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相关责任人,切实做到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责任落实。今年汛期前,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地质灾害隐患点检查并安排相关工作,反复强调灾害发生前一定要用最全面深入的预警、最快速果断的行动、最有力有效的方式,做到避险转移高效、快速、零遗漏,全力优先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9月18日
- 习言道|从习近平署名文章中看中秘情谊(2024-12-17)
- 第四届语文教育大会在厦门举行(2024-12-17)
- 公示!2024年度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2024-12-13)
- 法轮功事件网上直播(2024-12-13)
- 问政山东丨国企层级过多 压减瘦身难 省国资委:一企一(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