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一篇《一部手机失窃引发的惊心动魄的战争》网文刷了屏,讲述了网络安全专家“老骆驼”的手机被盗后的和黑产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经历。当时就有人疑问:如果这事不是发生在一个网络安全专家身上,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会怎么样?如今有了答案。10月12日,在四川眉山某大学就读的张灵(化名)向媒体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在手机被盗后9小时的时间里,虽然自己采取了各种措施,依然损失上万元,还背上了7300多元的贷款。张灵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手机号被绑定了别的社交软件,自己的银行卡被别人绑定了,对方用自己的手机贷款购物。事实上,如今的电子支付越来越方便,很多人已经很久没有摸过钱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出门不带钱包,靠手机搞定一切支付。手机也包含了我们更多的个人信息、隐私信息,手机俨然成了我们在赛博空间里的“魂器”,也收纳了一个真实的自己,甚至比在物理世界里更“真实的自己”:赚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花到了哪里?去向谁借了多少钱?都在这里呈现。而另外一方面,,各家APP之间形成了眼花缭乱的互相认证模式,通过手机验证、通过微信登录、通过微博授权,就能打开新的APP,之前在线下银行办业务时,签名签得手酸,如今可能手机不知不觉点击一次就打开了一个金融借贷软件,这也打开了一个风险的敞口,甚至是通向危险的黑洞:被贷款、被购物、被充值,而且数额动辄上万的风险。一些网络应用为了“便捷性”,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用户的操作门槛,操作是方便了,但风险也不知不觉在放大,甚至超出了预期。如今,中国的互联网日益发达,“手机变手雷”已然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现实威胁。手机一旦丢失,不仅要面对存量资产的被盗窃,甚至还可能会背上无妄之灾的网络负债。从“老骆驼”和这位大学生的经历来看,盗用公民身份信息的网络黑产危害性极大,通过手机窃取了公民的真实身份信息之后,就会将其中利润榨干榨净。很多技术小白,几乎是战战兢兢地在转发“老骆驼”那篇斗智斗勇的文章。怕是没有用的,除了尽可能地的避免手机被盗窃,注意设置SIM卡密码之外,还应该追问各家互联网、电信巨头承担起保障互联网安全的责任。这是目前切实可行的方案。“老骆驼”的文章刷屏之后,就有互联网大厂出来解释说:自家的“人脸识别”并没有绕过,但是网络黑产却通过其他的方式获取了当事人的验证信息。这话有些“马奇诺防线”的感觉。“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还是要通过法律、制度、社会舆论,去倒逼企业压实网络安全责任,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打击网络黑产的共识,让这些网络黑产无处遁形。各家互联网大厂、电信巨头能够做到的就是畅通挂失机制、申诉机制。当下,大厂为了缩减人工成本,往往是让用户和机器人讲了半天,普通用户很难找到通畅的挂失通道,更不要说老人等特殊用户群体,这就给了犯罪分子很多操作空间。互联网巨头也可以设置“一键报警”服务——不仅要想着怎么去拓宽市场,而且要想着怎么去保护消费者的财产安全。丢手机之后的战战兢兢,不能靠消费者的“怕”来解决,对于网络黑产必须严刑峻法,不能听之任之,也要通过法律制度倒逼互联网大厂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大厂的责任是逃不掉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297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