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
(ID:iuxing_neweekly),作者:黄加宝,日本通经授权发布。
我们仿得了别人,,却丢了自己。
又来了,山寨建筑的脚步又来了。
这次更过分的是,是出现在大连的“小京都”:号称投资超过60亿人民币,占地达64万平方米,差不多相当于0.8个故宫。
如果看这些数字还是觉得很空洞,不妨来看这些细节。
负责“小京都”项目的集团,特意从日本请建筑团队,不仅是建筑风格一模一样,连雨漏、排水渠、细到每一块瓦片,都从日本原装进口。
连门口站着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穿着和服鞠躬招呼客人。
看上去,是不是很吸引?是不是很原汁原味?
这一消息在国内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但日本人反而觉得非常惊奇,不仅民众讨论热烈,还登上了ANN的新闻报道。
真相早在藏在了日本网友的评论里:
“你们明明有五千年灿烂文明,为什么总是喜欢仿别人的东西?”
仿京都就仿京都
何必扯上唐朝当遮羞布
有人会说,京都不就是我们的唐朝长安吗,这算不得仿别人吧。
也是,他们宣称要复制的是,日本大同二年/三年(即公元807年/808年,为唐元和二年/三年)的京都二年坂三年坂。
△日本京都二年坂三年坂 / 图虫
老艺术家给你们划下重点:大连要仿制的并不是现代京都,而是距离今天1000多年前、日本平安时代大同年间(公元807年/808年)的京都古街。
算一算,不多不少,正好是我们的大唐盛世。
负责人的说辞,也是一样一样的:
“日本文化继承许多唐代文化,其中京都许多风景也是从唐代遗留下来的,这样能让中国人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了解日本,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
这是什么鬼???
在他们的逻辑里:我们模仿的不是日本京都啦,反正京都也是模仿过唐朝的啦,这样你们就不可以骂我啦,这是掺有中国东西在里面的。
扯上唐朝文化作为仿制日本的遮羞布,我都替你们害臊。
△京都古街 / 图虫
不可否认,京都在八世纪的时候,的确大量参考大唐的文化元素,连都城(当时还叫“平安京”)的规划布局,都直接从唐朝长安那复制了过来。
至今走在京都大街上,仍然能清楚看见路标上“二条、三条...九条”,他们的街道规划“条坊制”,也是从唐朝的“里坊制”搬了过来。
△平安京(京都古称)的建设规划图 / 节目《京都奈良梦华录》截图
但是,我们也早该醒了。
1000多年已经过去,京都也随着历史的变迁,趟过了无数次大火、地震和战乱,时至今日的京都早已不复唐朝的原貌。
而大连要仿制的京都二年坂三年坂,虽说是始建于大同年间的日本老街,也是唐风对日本影响最盛的时候。
但是,经过千年来日本的继承和发展,二年坂三年坂早已演变成江户时代的建筑风格,你们建的,也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东西。
△日本京都二年坂三年坂 / 图虫
负责人的意思,是强行通过日本唐朝遗风看中国。那直接建个唐朝、宋朝的都城岂不更好吗?何必绕一大圈呢?
这可不是因为他们吃得太饱,人家精着呢。
我们来看数据,据日本观光厅统计,2014年中国大陆赴日游客人数约为241万人次,2018年达到约838万人次,消费额超过1.5万亿日元(约964亿人民币)。
加上对“唐宋遗风”的宣传,国人最想去的日本目的地,京都也从未让人失望,每年都稳居前五。
这位项目负责人,看中的恐怕不是什么促进文化交流,而是这一连串数字背后,“网红”京都所自带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