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下,船仓花海的粉黛乱子草开得正旺,成团成簇的随风摇曳。
这片粉红色的寂静花海,没有拥挤的人群和城市的喧闹,阳光下一片片粉红的花海形成雾状如梦如幻,徜徉其中,仿若走进爱丽丝的梦游仙境。
这片花海位于霍山县太阳乡船仓村,传闻中后羿射日的地方。
在外人看来绝美而梦幻的景色,是小陈儿时每天放学回家都能见到的日常。
这,是通往他家的必经之路。
而就在花海后,藏着一栋低矮的土黄色夯土小屋,这是小陈的家。
一个平凡又淳朴的农村家庭。
小陈一家,有着中国最常见的山居农村家庭的缩影。
淳厚朴实的父母,是土生土长的大别山农民:憨厚可爱的父亲,辛勤的在地里劳作;爽朗而唠叨的母亲,忙忙碌碌准备大餐的时候,总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
每次回家,都能看见父亲带着那个老斗笠,在家门口的花田里等候的身影。
常年在外打拼的他,已经许久没有回家了。直到一通电话,又把小陈的心牵回了这大山里。
01
大山深处
乡愁的印记
电话是父亲打来的。
父亲说,家里的屋顶和烟囱又漏水,老房子看来也是撑不了多久。
他想彻底修一下老房。
这是小陈印象里,几十年来,父亲第一次向他寻求帮助。
乡亲们都管父亲叫老陈,一年四季他都忙活在家里的地里。
竹子、茶叶、蔬菜、木材充斥着他的生活。
这栋老房还是81年父亲娶媳妇时,将茅草盖的草房子临时夯土打墙,用半头猪就夯了一间房。
有了顶、有了墙、有了灶,这个家也就算成了。
从娶妻到生子,到两个儿子在外打拼成家立业,这一住,就是几十载。
家境的贫穷似乎充斥着小陈兄弟俩的整个童年,他和哥哥曾提出不上学帮家里干活的想法。
可对于小陈的父母来说,哪怕再苦再累,供孩子们读书是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事。
家里的条件不好,就用柴火来做学费,一个孩子要400斤。
没有其他的收入,父母就边打豆腐,边种庄稼。
在普通人家餐桌上最寻常的豆腐,在他们家是油盐酱醋,是书本、是橡皮。
老房子变成了小作坊,豆腐、豆浆、豆皮、茶叶……父母节约着每一分细小而微的收入。有一回,父亲连吃了三个月的青菜豆腐饭,说是要省着钱供孩子读书。
正是这种最质朴的坚持,终于将家里两个儿子送出了深山,送进了大学。
这栋有顶、有灶、有墙的土房子,和周围的这片大山,就是小陈他们一家所拥有的全部。
老土房虽然破旧,却承载着一家人所有平淡而温馨的回忆。在土房门口,夏天乘凉,冬天玩雪,支上桌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聊天。
背靠着老房,总会感到特别安心。
02
父亲的愿景
四代人共居的梦
如今已是2020年了。
许多同乡的居民纷纷建起了自建房,住进了小洋楼,但他们依然过着最传统的农民的生活。
这栋两室一厅的平层老屋,已经多年未翻新。
随着雨水的冲刷,墙体也逐渐生出许多裂缝。
厨房里没有煤气和液化气,也没有排烟系统,就用着农村最原始的土灶。
没有空调,冬天就在柴房里烧上柴火取暖。即便这样,也是非常寒冷。
所谓的“客厅”,基本上就是用来堆放粮食,在这里打稻子。
屋子内,土夯的墙皮已经破旧不堪。上面没有什么装饰,有的只是孩子的奖状。
父母的主卧是用木板搭建的简易房间,在有了两个孩子后更显局促。
小时候,一家四口人就挤在这一间屋子里。
就连这简陋的木板床,还是母亲嫁过来时娘家给的陪嫁嫁妆才有的。
窗也只封了一层薄薄的塑料膜;
为了节约,每一间屋子就只有一个灯泡,灯泡坏了,就点上煤油灯;
房子没有排水系统,上个厕所还要走十几米的路……
这样的状态,显然已无法满足基本居住需求。
这栋孤独地伫立在山间的老屋,,如今只有父亲在其中居住,母亲则在外地帮着孩子照料家庭。
山村长大,在城市求学、打拼多年的两个儿子,为了方便照顾父亲,也邀他搬出大山同住,但却遭到了父亲的拒绝。
住在山里早已习惯的老人一来心疼钱,二来,又放心不下人。
在父亲心里,一直觉得对自己的父母有些惭愧。
爷爷奶奶为了抚养他们子女付出一切,甚至把房子也给了父亲,可却因为老屋的居住空间不够,自己则一直在小叔家生活。
父亲有个愿景,他一直很想把老房子改造好,将爷爷奶奶接回曾经的家,陪伴在他们身边。
让这个家,成为一个可供四代人共同居住的梦想的家。
为了能满足父亲继续住在山里的想法,也为了方便一家人逢年过节经常团聚
这个花海上的夯土小屋亟待一场改造。
03
传统与现代
小土房迎新风貌
这个朴实又诚挚的改造愿望,得到了《梦想改造家》节目的帮助。
两个儿子没有向父母要一分钱,承担了所有的改造费用。
面对这座修建在半山坡已不具居住条件的老屋,栏目的建筑师顾忆决定大刀阔斧放手清拆重建。
从2020年5月,开始清拆设计。
到2020年10月,建筑整体施工完成。
从初夏到深秋,老陈家门前的花海,从最早的一片青翠到如今的漫山遍野,云蒸霞蔚。粉黛乱子草迎来了最美的时节。
老陈一家人,也终于在时隔近半年,迎来了大别山深处梦想的家。
新的建筑如同展翅欲飞的鸟儿,矗立在山坡之上。
刚一走近跟前,全家人都惊呼,「整个县都见不到这样有排面的房子」。
谁能想到那个老破小的一层农村土夯房摇身变成了如今这栋独具设计感的二层别墅。
就地取材,用来搭建结构的木头,新式夯墙的泥土,和景观装饰的竹子,即保持建筑原本的风格,又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门前牌匾上,“陈家”二字,唤起了一家人久违的归属感。
旁边的小铜人,像极了戴着斗笠,挑着担子在田间辛劳的父亲。
为了配合农民原本烧柴的生活习惯,改造后的新家在大厅改用电子壁炉,同时利用柴火装饰。
这些柴火壁炉和电子壁炉,让一家人在寒冷的风雪天里也能暖暖地栖息生活在一起。
曾经破旧的小窗子,视线昏暗,如今变成了透亮的大玻璃门窗。
因为新家有两代人同时居住,而两代人的生活习惯却大相径庭。
习惯了农居生活的父母对灶台是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的。建筑师为长辈保留了传统土灶的设计,同时加装了现代化排烟的设备;
又为习惯了住在城里的儿子儿媳加了一整套现代化灶台、抽油烟机和洗碗机等。
这样两套设备同时满足了两代人的厨房需求,保留了农村传统伙饭的原汁原味,也给了一家人更多烹饪方式的选择。
原木的纯色与林间的自然气息相得益彰,暖色的灯光营造出温暖的基调,一层大厅水磨土和夯土结合的地面方式,保留了夯土地面温暖熟悉的质感。
曾经挂在破旧墙壁上孩子的奖状,现在整洁的悬挂在温暖的书房。
曾经的老房子上个厕所还要去几十米开外的茅房,如今的新家每个房间都有了宽敞明亮的独立卫生间。
沿着旋转楼梯拾级而上,一边是可以眺望远山的飘台,一边是小陈兄弟两家的公共客厅。
二楼简约温馨的卧室自带露台,窗前就能看见花海。
孩子们觉得老陈年纪大了,希望勤劳了一辈子的他,能用更轻松的方式获取收入。日后,楼上的两个房间也许还有做成民宿的想法。
老陈说,之前下雨天,老房漏雨,还要拿盆子去接,如今终于不用了。
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这把年纪,还能住上这样体面舒适的房子。
从那个屋檐漏雨,破旧不堪的普通中国农村土坯房,到如今兼具传统与现代美的山村别墅。陈家的房子,迎来了新的容颜。
这栋房子,也承载着几代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美丽的大别山,粉色的花海温柔而浪漫。
花海中,老陈一家九口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重生”后的花海上空小屋,成为了一家人心灵最后的归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