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海南长臂猿的“食物乐园”
11月14日,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斧头岭,参与海南长臂猿大调查的工作人员在冒雨收集海南长臂猿的食物。 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关注海南长臂猿大调查·寻猿记
2020年11月14日 星期六 大雨
地点:白沙黎族自治县金波乡与青松乡交界处的东崩岭区域
11月14日凌晨,东崩岭区域下起了雨。淅沥的小雨不停地拍打着帐篷,山地变得有点寒冷。
“今天还上山吗?”凌晨4点,有小组成员在帐篷里探出头问海南长臂猿大调查活动东崩岭调查小组组长刘辉勤。
刘辉勤的表情有些严肃,“我们先填饱肚子,我向总协调人汇报一下情况。”
“队里部分人员没有换洗衣物,加上下雨天路很滑,上去后风一吹就会感冒,安全保障压力太大。”刘辉勤对海南日报记者表示。
吃完早饭,刘辉勤和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叶储民在一旁商量后决定做植物样线调查,不去深山里寻猿。
“我们所称的植物样线调查全称是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猿食植物样线调查,调查针对海南长臂猿栖息地内海南长臂猿可能食用的果类和植物开展。比如,选定好一个中心点坐标,标好起点经纬度,向东西南北方向各延伸20米,形成一个网格区,在这个网格区开展所有可能食用植物的调查,每一种都不能漏。”参与此次海南长臂猿大调查活动的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陈玉凯介绍道。
陈玉凯是植物学方面的学者,多年来一直专注研究海南岛的植物。
“我在做监测时有很多植物不认识,其中光叶桂木这种植物,之前见过几次,但就是认不出是什么植物,我们三个人在第一天做调查的时候,陈老师把树皮劈开,看了一会儿就认出来了,真是太厉害了。”刘辉勤兴奋地讲述着。
在雨中,海南日报记者跟随调查小组开启样线调查之旅。“这条路在平时就很难走,下雨了更难走。”刘辉勤说。
果不其然,离开十字路监听点不过20米,我们便遇到了一个长约50米的陡坡。大家一边下坡,一边查找树木。样线调查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好,需要体力、眼力,还要反应速度快。“你看,这是海南破布叶,它的果实是黄色的,口感酸甜,这两天我在东崩岭看到过,有很多分布,这对长臂猿来说是好事。”陈玉凯介绍,这种树之所以被称为破布叶,是因为它的叶子常被虫蛀,叶子上有很多破洞。
“前面有白颜树,4株。”陈玉凯一边说一边让学生记录。
“白颜树的果实长臂猿喜食,它的托叶对称,,果实熟时呈橘红色。”调查队一路向前,几乎遇到的每一株植物,陈玉凯都能认出它们的种类并详细解说。
陈玉凯介绍,白颜树一般分布在海拔500米至800米的区域,这也是长臂猿活动的范围。“只有弄清楚食物的分布才能找到它们选择栖息地的原因,从而去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而植物样线调查是弄清楚食物分布的关键方法,必须在野外实地调查,一株一株地记录,用网格化的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数据,给研究项目提供数据支撑。”
在一株肖蒲桃面前,陈玉凯让学生叶储民和刘辉勤自己去学习分辨。“要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陈玉凯说。在《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图鉴》一书图片的指引下,刘辉勤和叶储民抬头望向高达10多米的树木,仔细分辨叶型和果实,并记录在表格中。
在霸王岭这片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持得相对较好。陈玉凯介绍,从东崩岭一路走过来,植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比如,在山顶发现亚洲热带雨林的典型代表——低地雨林群落的青皮林的分布,再到以岭南山竹、高山榕、鸭脚木为代表的沟谷雨林群落的分布,最后是山腰及以下的次生枫香林或黄牛木林的分布,雨林植被层次特征明显。
未来,陈玉凯希望霸王岭能继续保护好区域植被,通过长期连续的调查将海南长臂猿食物种类、数量和不同季节食物量、丰富度的空间分布进行量化或表现出来,再与海南长臂猿的各群活动范围叠加在一起,解释分群和各群之间的关系。
(本报霸王岭11月14日电 记者 谢凯 王迎春)
- 特朗普将受审(2023-04-04)
- 台积电掉进陷阱之后(2023-04-04)
- 北约出兵如果成真 中国必将“唇亡齿寒”(2023-04-04)
- 解放军将火炮和坦克搬上货轮搞演习(2023-04-03)
- 美国冻结白俄罗斯总统专机(202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