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海南长臂猿E群幼猿生存状况良好

移动版    时间:2020-11-21 02:02

海南长臂猿E群幼猿生存状况良好
海南长臂猿E群的母猿和幼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海南日报霸王岭11月18日电(记者 谢凯)11月18日上午,2020年海南长臂猿大调查活动暨数据总结大会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结束。海南日报记者从多方获悉,海南长臂猿最新家庭种群E群的第一只幼猿生存状况良好。

据参与调查活动的工作人员介绍,11月13日,,用于监测E群的红外相机拍到了母猿带着幼猿在树上休息的照片。

今年8月29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监测队队员在白沙黎族自治县境内的东崩岭进行科研监测时,发现东崩岭区域的一只母猿怀里抱有幼崽,并证实新形成了海南长臂猿E群即第五群,确认海南长臂猿栖息地已经扩散到距原栖息地斧头岭10公里的东崩岭区域,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确认为5群33只。

自发现幼猿以来,相关部门在东崩岭区域落实严格的保护措施,就连霸王岭分局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员也未前往。“因为有幼猿,不敢让人进去,怕造成不利影响。”霸王岭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的家庭种群广受各方关注。最近,东崩岭区域进入雨季,加之受台风影响,恶劣的天气状况增加了母猿抚育幼猿的难度,也让很多人更加关注幼猿的生存状况。

“第一胎幼猿往往会因为母猿的生育抚育经验不足而夭折,比如当年C群的一只母猿产下一只幼猿,后因其抚育经验不足导致幼猿夭折。如没有幼猿,从理论上说,新家庭种群就尚未形成。”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员王进强说。

海南日报记者全程参与此次海南长臂猿大调查活动,并成为第一批进入东崩岭区域采访的媒体记者,探访了解海南长臂猿最新家庭种群的情况。但上山5天,只闻猿啼,未见猿影。

据专家介绍,海南长臂猿新家庭种群的形成,是以有新生猿为标志,因此了解刚出生不久的幼猿的生存状况对于确定E群能否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研究海南长臂猿的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周江认为,该种群生存的东崩岭区域栖息环境比霸王岭一带差,如果该种群的幼猿能生存下来,会给海南长臂猿的繁殖和栖息地研究提供一个样板。

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长邹正冲在11月17日大调查活动结束后,看到刚从山上下来的东崩岭调查小组组长刘辉勤就立马上前关切地问道:“有没有看到幼猿?”

海南日报记者还了解到,根据目前监测到的情况,海南长臂猿C群的母猿怀里还抱有幼猿;位于霸王岭分局东五区域的2只母猿有新组建家庭种群的潜力……这些信息让人们对海南长臂猿种群的“复壮”充满期待。

得益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近年来,海南的热带雨林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栖息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好,依托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和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中心的平台和资源优势,未来海南长臂猿的研究保护工作将做得更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31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