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IP、名场面和明星就够了?
近期引发国内观众热议的两部日本漫改电影《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碧蓝之海》,在内容层面表现出了奇妙的共通点。
虽然两部真人版都新增了不少原创情节,但更能给原作粉丝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它们的“还原度”。
这两部漫改电影称得上“原作名场面集锦”——作为电影创作重要一环,编剧似乎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影片选取原作琐碎但有趣的小故事拼凑起来,因此剧情也显得较为零散,原作粉和非原作粉会收获不同的观影体验。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许多漫改电影主要受众是原作粉丝。
01
粉丝向的漫改真人电影
漫改真人时常被动漫爱好者被吐槽为“十改九毁”,人设崩坏、内容增减等问题时常被原作粉吐槽;
而站在普通观众角度,碎片化剧情、大量玩梗则提高了观影门槛。
虽然日漫改编真人电影想要做到原作粉和普通电影观众两边讨好十分不易,
但在日本,观众对真人夸张造型及演绎的包容度更强,改编与还原的平衡方面,电影团队也在不断地进行尝试。
笔者注意到,近两年日本上映的漫改真人影片,多数偏向现实题材,
像《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宅男腐女恋爱真难》聚焦普通观众同样受用的爱情元素,《别对映像研出手!》则尽情展现主人公们的青春梦想,《我是大哥大》《碧蓝之海》的无厘头搞笑能让观众们会心一笑……
这些漫改电影在针对原作粉丝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拓展受众。
一般讲来,若原作不是需要大量特效、拥有宏大世界观的幻想题材,而是更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
那么将其改编成电影的成本更低,拍摄制作周期也比电视剧更短。
演员选择上,片方也会更青睐具备票房号召力的演员。
虽然粉丝们都惊讶于桥本环奈并未饰演可爱的“书记”,而是担任看起来更为端庄的主角四宫辉夜时,这或许是片方在权衡目标人群、作品定位后得出的结果。
而内容方面,漫改电影都试图满足原作粉的期待:
《齐木楠雄的灾难》真人版造型足以让粉丝们惊叹“哦呼”;
两部《银魂》电影分别呈现出“红缨篇”、“将军接待篇和真选组动乱篇”的情节,演员的卖力颜艺、导演的搞笑功力,还让影片获得了“原作毁真人”的称号;
《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虽没有“书记舞”,但电影院约会、生病探望、烟花大会等桥段一个不少;
再到《碧蓝之海》的“猛男野球拳、可燃乌龙茶”,诸多细节无不体现出对“还原名场面”的执着。
与被拆分至数集(话)的漫画、动画、电视剧不同,电影剧本的输出节奏和叙事技巧会产生变化,使得情节的起承转合顺畅且合理——这也是改编过程中,编剧应当起到的作用。
但在许多真人漫改电影里,即便原作内容为碎片化日常,改编电影也会设法直接将粉丝们喜闻乐见的名场景串联到一起。
不只是人物形象和经典剧情,甚至还有观众发现《银魂2》《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等真人电影,部分画面构图及运镜手法都与改编动画别无二致。
从以上作品表现看来,这些漫改电影的制作方将“满足原作粉丝需求”排在了第一位。
究竟为何越来越多漫改作品直接偏向原作粉喜好?
也许是因为在日本,像《死亡笔记》《浪客剑心》《王者天下》那样,能够跨越次元壁、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的漫改真人电影实在太过少见。
2015年,《进击的巨人》在日本的人气仍可谓如日中天,还被日本网友票选为“最期待推出动画续集的作品”。
改编自《进击的巨人》的真人电影“前篇”取得了32.5亿日元的票房成绩,但同时也沦为魔改翻车的经典案例——真人化改编朝着大众喜爱的“怪兽电影”靠拢,主打战斗视觉效果,另外还更改人设、新增了感情线。
试图贴近更多观众喜好的《进击的巨人》,“后篇”累计票房没能超过17亿日元,这两部影片还被日本专业电影杂志《映画秘宝》评为“2015年最失望的电影”第一名、第四名。
这样看来,漫改电影直接面向粉丝、追求还原度,甚至无脑照搬原作情节,似乎成了最为稳妥的选择。
02
人气IP+人气明星,成真人版“圈钱”利器
真人化作为IP开发的重要环节,趁热打铁推出真人电影也早已成为常态,即使很多作品惨淡收场,制作方依然乐此不疲。
而且近几年来,漫改真人影片上映时间与动画在日本放送时间的联系,明显越发紧密。
例如《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动画于2019年6月底正式收官,9月初电影上映,10月中旬宣布动画第二季制作决定。
借助动画热度,配合演员人气及大力宣传,《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真人版票房超过20亿日元,这在众多日漫改编电影中算是不错的成绩。
而2020年初开播的黑马动画《别对映像研出手!》于3月底正式收官,由斋藤飞鸟、山下美月、梅泽美波主演的同名真人短剧则于4月初播出,同时也为了5月15日(后因疫情延期至9月)上映的真人电影预热。
片方计划的紧凑排期更能反映出,片方通过漫改电影收割粉丝的意图。
相较于开发期更长的真人电视剧,现代题材的漫改真人电影更具备“赚快钱”的能力。
像是2014年之后,推出频率越来越高的少女漫改编电影,恰好能够证明这一点。
在日本电影市场,女性观众对票房的贡献能力不容小觑。
由于《热血之旅》《女主角失格》《闪烁的爱情》《Orange》等少女漫改编电影纷纷突破20亿日元票房,各大电影公司似乎从中看到了商机。
随后少女漫改电影也迎来爆发期,每年围绕恋爱、友情等元素展开的少女漫改电影甚至多达十余部。
站在商业角度,片方都希望以有限投入换取更高回报,如此保守的漫改电影策略,同时让日本电影市场面临“内容创新性降低,同质化严重”的质疑。
不过从整体市场环境来看,“人气IP+新生代明星”的漫改策略仍然具备一定效果。
据日本电影家协会公布的数据表明,2010年-2019年,日本本土电影(邦画)的市场占有率均高于海外电影(洋画),日本国民普遍对本土IP情有独钟。
而真人电影方面,在日本较为吃香却常常是好莱坞非超英大片,观众们尤其对《美女与野兽》这样的迪士尼动画改编真人电影,以及《马戏之王》《波西米亚狂想曲》等音乐题材的影片抱有较大热情。
至于本土真人电影,能够在年度票房榜排名前列的原创电影少之又少,反之动漫、电视剧IP改编作品,往往更能收获可观的票房收益。
在日本国内有着广泛粉丝基础的漫画和动画,使得漫改电影的制作也更为轻松。
毕竟利用既有人设及故事框架、采用人气艺人作为主演,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票房号召力。若衍生真人作品口碑不错,甚至可以打造成电影系列。
考虑到回收成本的因素,片方也期望尽量压缩制作费用。
像《王者天下》这样,超过10亿日元制作费用的作品已经属于高成本、大制作。
而围绕少女恋爱、搞笑日常等元素展开的现实背景题材电影,成本更为低廉。
若再在改编剧情方面讨好原作粉丝,那么投资风险则大幅降低。
此外,真人电影版还能延续动漫IP的热度,新生代演员从而收获更多的展示机会。
因此对于目前的日本电影市场而言,投资、拍摄漫改电影仍是一种有粉丝基础、风险小的“圈钱”方式,
这或许正是“哪怕近些年漫改作品因内容被人诟病、票房扑街的案例数不胜数,日本漫改真人依旧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