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嫦五”飞天,月球,我又来了!

移动版    时间:2020-11-26 10:00

今天,被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着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嫦娥五号探测器本次任务是计划首次实现从月球无人采样返回,把月壤或月岩等宝贵样品带回地球,以供接下来开展科学研究。我国探月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分为“绕、落、回”三步走,嫦娥五号将要完成的正是这最后一步“回”。



发射视频

张学宇宣布,任务圆满成功

凌晨四点半,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来自长征五号火箭任务01指挥员胡旭东的倒计时口令声清晰而明亮,紧接着,伴随着巨大的轰鸣,长五火箭拔地而起,,耀眼的火光瞬间点亮夜空,长长的橘色尾焰在蓝黑色夜空中画出了一道优美的弧度,越飞越高,最终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嫦娥五号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指挥长张学宇宣布:本次任务圆满成功。


嫦娥五号探测器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航天器,也是中国探月工程三期中最关键的探测器。更为重要的是,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整个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收官之战,本次任务成败与否,意义重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副总设计师朱曦全表示,今天,长五的出色表现为本次任务开了一个好头。

朱曦全过程完美,结果圆满,准时发射,准确入轨,从火箭入轨的精度、角度来讲,我觉得,可以打100分。


嫦娥五号发射

无人交会对接取样,世界首例探测方式

嫦娥五号的任务是收集月球一个先前未经探测的区域的尘埃和碎片,并将它们送回地球。如果这次任务成功,它将取回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苏联进行月球探测任务以后的第一批月球物质,帮助科学家们更好的了解月球的演化。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裴照宇表示,以这种无人交会对接的方式来进行月球样品的采集返回,在世界历史上还是首次。

裴照宇过去的苏联进行过无人的月球采样返回,他们没有使用交会对接的方式,每次采集的样品大概是百克量级。美国实施阿波罗载人探月,他们是有人采样的方式,所以他们在样品采集方面就有很大的便利。他们实施了6次载人探月任务,共采集到380几公斤,我们是两公斤,但我们是以无人的方式来实施的,所以我们的样品采集工作就会比有人的要复杂很多。


“嫦五”升天

四个“糖葫芦”,组成“嫦五”探测器

重8.2吨、高7米2的嫦娥五号探测器由4部分组成,从上到下分别是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和轨道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彭兢打了个比方,这四个器就像一个糖葫芦一样串在一起,而它们的名字就是他们要完成的工作。

彭兢上升器的作用主要就是在月面起飞上升,那么它的主要功能是在月面上要将收集到的样品准备好,然后携带这个样品从月球表面起飞以后,它进入了环绕月球的轨道之后,它会作为目标飞行器,由轨返组合体和它进行交会对接,完成之后再把它从月球表面带起来的样品转移到返回器里边,而着陆器顾名思义它就是要在月球表面着陆的,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携带上升器,就是以着陆上升组合体的形式落在月球表面。


一旦在月球着陆,着陆器将利用钻取装置开始工作,并伸出一个机械臂,挖出大约2公斤的表面材料。材料将储存在上升器中以便升空。

嫦娥五号结构图

“嫦五”亮点:四个“首次”

那么,嫦娥五号探测器要想实现这种以无人交会对接方式完成的采样返回究竟难在哪儿?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同样用了四个“首次”来总结,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于登云因为月球引力和地球引力不一样,它是地球的1/6,采样封装技术很关键,我们原来在地面发射火箭,是很固定的,技术也相当成熟,但是在月面,是以着陆器作为起飞平台,它怎么散热、怎么导流等一系列问题,以及上升过程中的控制,这个以前也没做过,也是一个难点。


值得关注的是,嫦娥五号任务作为绕落回中“回”的这一步,相比前面几步,任务实施的时间跨度大了不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嫦娥五号副总指挥张玉花说,任务实施的这20多天至关重要。

张玉花这个任务仅仅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里,要把这一系列像一个太空大片一样的都给它完成,就是说难点比较多,都是亮点,然后从地月返回,无人然后采用跳跃式的返回,也是第一次。


嫦娥五号效果图

约两公斤月壤“打包”带回,或将改写月球历史

地月之间平均单程距离约为38万公里,走一个来回将近80万公里,要走这么远,难度这么大,只为取得2公斤月球样品,是否值得?答案是肯定的。

科学家们认为,嫦娥五号样本可以填补科学家对月球火山活动理解上的一个重要空白。之前美国和苏联的月球任务所获得的岩石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动在35亿年前达到顶峰,然后减弱并停止。但通过对月球表面的观测却发现,某些区域可能含有最近10至20亿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岩。如果嫦娥五号的样本能证实这段时间月球仍在活动,那么将改写月球的历史。

彭兢介绍目前落的地点为月球正面,被称为西风暴洋的西北部,这样的一个位置,这个位置过去还没有人类的探测器,不管是着陆还是载人的,还是返回的都没有去过。科学家们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认为这块区域形成的地质年代比较短,大概只有37亿年左右。在这一块的区域如果能够将它的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月球形成的过程。


嫦娥五号效果图

嫦五发射成功,嫦六蓄势待发!

从2007年嫦娥一号任务完成绕月探测,到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发射,获得国际最高的7米分辨率全月图和月球虹湾地区1.5米高分辨率局部影像图;到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开展月面巡视勘察,到2018年,“鹊桥”月球中继卫星发射升空,成为地月通讯和数据中转站;再到去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正中预选着陆区靶心位置;再到现在,嫦娥五号任务的实施,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不仅已经实现,同时也为世界科学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展望未来,嫦娥六号计划在月球南极进行采样返回。嫦娥七号计划开展月球极区资源详查,对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空间环境进行综合探测任务。嫦娥八号除继续进行科学探测试验外,还要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和技术利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顾问、中科院院士叶培建嫦娥七号也要到月球南极去,而且要进入月球南极的撞击坑里,探测到底有没有水。目前所说月球上有水只是一种猜测,是依靠遥感数据判断的,并没有通过就位探测获悉。


嫦娥五号效果图

载人登月,未来可期!

近年来,全球迎来新一轮探月热潮,各国更加注重月球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构建长期月球基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我国不仅注重无人探测,计划建设无人月球科研站,还将开展载人登月工作。

吴伟仁后续探月工程还任务很重,我们将在月球南极建设月球科研站,另外还将在不久的将来把中国人送上月球,我们还正在开展向火星、向小行星以及向整个太阳系边际这方面的工作在论证,准备要实施。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记者:张棉棉、吴媚苗、孙永、李子娇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视频来源:总台央广记者孙永、李子娇
新媒体编辑:武司宇


更多新闻: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317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