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海南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移动版    时间:2020-11-29 04:06

海南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
生态新画卷 逐梦谱新篇

海南日报记者 周晓梦

“搬家了!”

11月24日,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高峰村村民符永清和左邻右舍们,迎来了乔迁新居的好日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白沙高峰村生态搬迁安置点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包括符永清在内的23户高峰村村民,成为首批乔迁村民,正式搬出近60公里外的旧村址,开启崭新生活。

近60公里路程,一头是密林深处“老家”,一头是生态“新居”。高峰村的村民们,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而搬迁,在旧宅新居之间,连起一条“绿色之路”。

沿着正确的方向,道路会越走越宽阔。

近年来,海南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坚决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整改到位,加强生态环保领域制度集成创新,加快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努力建设生态环境世界一流的自由贸易港。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厚待青山得“金山”,坚定不移地走在绿色发展之路上,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

山水见初心

“对于海南‘三线一单’的评审,不是通过不通过的问题,而是要不要树样板的过程。我的意见是树样板!”日前,在生态环境部对海南“三线一单”成果审核会议现场,担任专家组组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对编制成果予以充分肯定。

“三线一单”,指的是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王浩院士一席话,在审核现场赢得广泛掌声。在发展过程中,海南要算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生态账,不断擦亮绿色发展的“底色”。

为何生态环境对海南发展意义非凡?答案事关当下与未来。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与海南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省委书记刘赐贵强调,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坚持海南的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清醒认识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责任和紧迫任务,着眼长远,以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守护好、发展好,让全省乃至全国人民共享优良生态环境带来的福祉。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近年来,我省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采取的系列举措,传递出定力、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我省以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性质的“四梁八柱”为引领,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和实践工作的互动构建起良性循环。

——发展理念从“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发生转变。2018年1月起,新的《海南省市县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取消了包括12个市县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发展观,经历着重塑。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现有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9377平方千米,占本岛陆域国土面积的27.3%;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8317平方千米,占近岸海域面积35.1%。

——以问题为导向,直面短板,一场接着一场的“环保风暴”动真碰硬。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已完成整改221项,完成率92.1%。今年10月前,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已完成整改20项,完成率90.9%。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已完成整改105项,完成率90.5%。

——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号角持续吹响。自2015年起,我省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提出“三年攻坚、两年巩固,到2020年我省城乡环境建设、自然生态系统恢复、环境质量水平应达到的各项具体量化指标”目标。从“天上”到“地下”,从违法建筑到城乡环境,从水、气、土到森林、湿地、海洋,我省以六大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持续努力为生态焕发活力。

——“陆海统筹”保护脚步不停歇。2015年以来,我省对全岛1000多公里海岸线进行专项整治,摸清海南海岸带保护与开发情况“家底”,清理整治海水养殖污染、建设项目陆源污染,对805宗违法违规问题进行查处。近两年,我省对沿海各市县开展海岸带整治“回头看”督查,持续念好海岸带保护“紧箍咒”。

——一项项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新举措,不断在各个领域得到鲜活印证。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动湾长制落地,构建河海联动治理机制。4个地级市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推动农村“气代柴薪”、加大装配式建筑推广力度等等,逐一落地实施。

——面对绿色产业新变革,我省牢牢把握先机。连续举办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全国率先全域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岛建设,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高至62%,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

——生态环境质量不断积蓄“绿色能量”。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下降,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连续下降,由2018年的18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19年的16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9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能源消耗总量、碳排放强度提前完成国家下达控制目标。

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海南始终坚持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自觉,擎起大旗、力当表率——

2017年4月,在和煦的春风中,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明确要“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

5个月后,2017年9月22日,省委七届二次全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提出30条生态环保硬措施,再次擂响海南生态文明前进的战鼓。

2018年4月,海南迎来生态文明建设新机遇。在中央12号文件中,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被单独提出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成为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之一,为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经验。

2019年11月30日,省委七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海南省委关于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决定》,要求紧扣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最严格的制度和措施确保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

……

从微观到宏观,从系列举措到系统决策,近年来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在不断加快,逐步提升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将生态文明建设征程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推进。

山水显决心

调阅资料、梳理问题线索、现场核查……近几个月来,省生态环境厅监察一处工作人员张杰,多了一项“额外任务”——参与在全省范围开展的省生态环境保护百日大督察工作。“按照督察工作要求,我们须在不影响市县正常工作开展的情况下进行督察。”张杰说。

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生态环境保护百日大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组建10个专项督察组,对各市县(含洋浦)开展为期一百天的生态环境保护大督察。按照要求,各督察组要坚持一竿子插到底,绕开“指定路线”,回避“示范盆景”,让督察动真格、见实效。

山水显决心,生态前行之路,没有“暂停键”。不时出现的环境污染案件在提醒人们,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需要常抓不懈。

省长沈晓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生态环境保护特别重视、格外关心,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海南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注,充分说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海南自贸港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我省自“4·13”以来持续推动一批标志性工程落地。

开展“禁塑”,即是其中之一。今年12月1日起,我省出台的国内第一部省级专项“禁塑”地方法规将正式实施。在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稳步深入推进后,“禁塑”全面实施迎来倒计时。

“我们希望初步形成‘法规+标准+名录+替代产品+可追溯体系’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推动‘禁塑’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省生态环境厅土壤和农村环境管理处负责人伍晓红说。

在落地的一批标志性工程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同样稳扎稳打。

划定国家公园区域、启动生态搬迁试点、建设国家公园展览馆、调查生态物种资源、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局、编制总体规划、印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条例》……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建设动作持续不断,逐步为我省摸索一条绿水青山转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也赢得了动植物资源的“投票”——自2019年4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至今,短短一年多时间我省热带雨林区域内已经发现了9个植物新种;被列为极度濒危灵长类动物的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逐步增长,数量从40年前仅存两群不足10只增加到如今的5群33只!

深一步推进就能获得“新优势”,早一步行动就能拔得“新头筹”。

从2018年开始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工作,一路前进一路收获。去年3月,我省发布《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成为全国率先提出“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汽车”的省份。

两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连续在海南举办,为我省对接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一流资源、促进海南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绝佳的对接交流平台。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5.15万辆,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三五”3万辆的推广目标,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8万辆,占全省汽车保有量的3.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1.6个百分点。

山水载民心

生态环境保护不是我们的包袱,而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是对人们期盼的殷切回应。

以琼乐高速为例,在这一“田字型”高速路网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之初,省委、省政府就坚持“要把路修进去,不要把破坏带进去”的理念,从顶层设计出发,将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理念融入项目建设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工程未动,环保先行。“当时环评批复中要求,琼乐高速主线桥隧比例要达到35.82%。高架桥和隧道虽增加了成本,但能有效避让沿线动物、减少生态影响。”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林生曾参与琼乐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估工作,他回忆说,所有的环境评估和要求,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我省中部山区生态环境。

造价服从生态,生态“跑”在修路前。为保护绿水青山,琼乐高速建设“闯”出不少特别的经验做法——临近鹦哥岭的桥梁路基段,专门加装了遮光板,以减缓对鸟类和夜行动物的影响;跨越敏感水体桥身的护栏被“特别照顾”,加装上防护网,避免水体污染……

这一切,都体现了生态优先的理念。修建工程如此,招商选项目亦是如此。

“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即使税收再多也坚决不上”“以最好的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最好的资源让广大人民共享”“永久停止中部生态核心区开发新建外销房地产项目”“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近年来,我省坚持发展与保护并举,以一条条“硬核”举措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擦亮我省绿色发展的“底色”。

对此,海口市裕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口裕同)总经理刘昊颇有感触。“目前,海口裕同已与广西湘桂糖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生物降解领域展开合作。由湘桂集团提供甘蔗渣制成浆板,海口裕同再利用浆板生产可降解餐具,销往国内外。”刘昊介绍,今年年初落址于海口高新区的裕同,正是瞄准海南发展绿色产业机遇而来。

裕同将甘蔗渣“华丽变身”为热销餐具的故事,一环扣一环——从广西来宾市的“上百万亩甘蔗种植-榨蔗制糖-蔗渣制浆板”,到海南海口市的“蔗渣浆板原料-可降解餐具”,再到销往国内及出口欧美等地的热销产品。由此,环环相连的绿色产业,打通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转换通道,实现环保与经济的“双丰收”。

眼下,既守住了“绿水青山”,也收获了“金山银山”的产业越来越多。在海南,绿色发展不只是一种理念,更蕴藏着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当前,我省符合绿色低碳环保要求的十二个重点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2019年,十二个重点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67%。

在海南,绿色发展对提升百姓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生动诠释着“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魅力——

“以前霞洞湖的水体发黑发臭,影响周边居民生活,没想到经过治理后现在变化这么大,还获得了‘最美家乡河’称号。”家住文昌市文城镇霞洞村的村民郑在斌,为家门口一汪湖水发生的变化感到骄傲。

不止霞洞湖,目前全省列入国家考核的29条城市黑臭水体已消除黑臭。2019年,海口美舍河、五源河水体治理荣登全国城市水体治理光荣榜,海口、三亚入选全国第二批、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优良生态环境带来的获得感,,成为人们开启幸福生活之门的一把“钥匙”。“搬新家后,我们生活越来越好。”在移民安置点,符永清发现,住得相近的邻居多了,水电还有网络全都通了,出入交通也变得简单了。但是,房前屋后的林木依然,头顶的蓝天依然,久居的生态家园也依然。

风景依旧在,山水载民心。海南将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本报海口11月27日讯)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319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