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第十批制度创新案例
分享本版内容请扫二维码
12月12日上午,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在海口召开第十批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创新案例新闻发布会,发布了12项制度创新案例。这些案例集中体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阶段性发展成果。
1
创新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涉外律师服务
主要做法
创新律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拓展境外律师事务所业务范围;放宽律师事务所准入门槛;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律师事务所执业责任保险制度,在全国首次把律师业务扩展到“代为办理招商引资、商标、专利、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等法律事务”;建立“1+4+N”涉外法律服务配套制度。
实践效果
构建更加科学多样的律所组织形式,提高了引进律所、律师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招商引资支持和法律服务保障。
2
离岛免税进口化妆品抽样即放行
主要做法
海关对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的离岛免税化妆品,实施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基础上抽样后即予以放行的通关模式。构建高效便捷、公开透明、责权清晰的海关通关模式;构建源头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海关监管链条;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协同、多元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
实践效果
被命中抽样送检化妆品的放行时间从7天压缩至1小时内。截至11月10日,实施创新模式放行化妆品15批次、20.13万件、货值8329.4万元人民币,海南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和口岸营商环境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3
创设便捷高效的国际船舶登记程序
主要做法
以“全岛一港”创建国际船舶注册机制,使注册在三亚、海口等地的航运企业可以选择“中国洋浦港”作为船舶登记港,享受海南自贸港零关税、出口退税政策和加注保税油相关政策。以“两级审查”简化国际船舶登记流程,以“并联办理”优化国际船舶登记事项,以“先批后补”提升国际船舶登记办事效率,以“无缝衔接”保障国际船舶转籍“不停航”。
实践效果
目前已有“远贵洋”等10艘国际航行船舶来海南登记注册,新增船舶运力175.22万载重吨,海南国际船舶总体运力增幅达到60%,直接拉动12亿至16亿元GDP。政策实施后,使国际船舶提前15天投入营运,预计增加约60万元的营运收益。
4
南繁基地植物检疫联巡联检
主要做法
检疫监管实行“联巡联检”防控新模式,在海南省南繁管理局挂牌设立“国家南繁基地植物检疫联合巡察办公室”;检疫申报实行“线上”不见面审批;检疫管理实行“一站式”全流程服务;检疫技术“强强联合”实现聚集效应,对种质资源检验检疫、隔离利用、无害处理生物安全等防控领域瓶颈问题联合公关。
实践效果
今年9月以来,产地检疫申报单位较上年同期增加20%以上,产地检疫覆盖率同期提高10%以上,样品判断准确率达100%,植物病虫害鉴定准确性和疫情监测水平切实提高。
5
创建管理体制扁平化、土地置换规范化、
科研合作国际化的国家公园新模式
主要做法
在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方面,首创扁平化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和双重管理的国家公园综合执法管理机制;在生态搬迁方面,开创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置换新模式;在国家公园科研合作方式方面,打造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和海南长臂猿联合攻关新机制。
实践效果
划定4403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总面积的七分之一)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将海南岛95%以上的原始林,55%以上的天然林等生态区位最重要的区域纳入实施严格保护。海南长臂猿家族群和个体数在试点期内有所增加,新形成第5群并添一幼崽,个体数量达到33只。
6
创建市场导向人才评价引进新机制
主要做法
创建市场导向人才评价机制,实施“四方目录”外籍人才引进机制,创新高层次人才认定机制。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2020)》,突出以薪酬水平为主要指标,破除唯“帽子”倾向评价人才,突出以国际化视野评价人才。
实践效果
自2018年4月13日以来,海南新设外资企业数和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均超过100%,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有11000多名外籍人才来琼工作居留,同比增长超过50%。
7
打造政务信息化、生活线上化、
服务链上化的“码上办事”综合平台
主要做法
以“一人一码”构筑风险防范新体系,在全国率先创设“码上办事”综合平台;以“一人一码”重塑社会信用认证新标准;以“一人一码”开辟新业态新领域新场景,覆盖公共生活、文体娱乐、旅游出行、离岛免税、进口免税日用消费品、跨境电商等自贸港热点应用场景。
实践效果
“码上办事”平台提供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2691个,涉及政务服务一体化、警民通、信用、公积金、社保、国际国内投资、人才服务等多个领域,已接入可掌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559个、公共服务166个。
8
增值税发票申领“白名单”免检用票即时办结
主要做法
创新增值税发票申领“白名单”免检制度;赋予入围优质企业最大尺度“用票自由”;执行“白名单”企业出入“动态管理”;把好“三道关”严控企业“用票风险”。
实践效果
入围“白名单”企业可全程网上办理发票申领事项,当日申请、即时办结。自8月1日制度上线至11月9日,“白名单”企业共计办理增值税专用发票发售10053户次,发票份数总计837423份。
9
“评价增信+金融服务”
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主要做法
依托综合评价体系,全国首创“评价增信+金融服务”模式;建立工作机制,全面实施“评价增信+金融服务”服务;打造融资快速通道,有效缓解民企融资燃眉之急,对选择“综评贷”的民营企业,,资料齐全的原则上调查完后48小时内完成审批。
实践效果
实现综合评价与金融服务有机结合,积极推动全面复工复产。“评价增信+金融服务”影响不断扩大,“综评贷”推出当月就为首家综合评价为A级的民营企业完成首笔800万元贷款。
10
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用”
主要做法
立法保障“一卡通”服务管理新模式;实行“全覆盖”服务便民利民新方法;建立“多方联动”民生服务新机制;建立政府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实践效果
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省持卡人数达到918万,覆盖全省944万常住人口的97.24%,基本实现“人手一卡”。今年6月至10月,已将医疗补助、贫困户补贴、社会救助、教育补助、就业补助资金等130多项财政惠民补贴资金全部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累计发放25亿元,惠及282万人。
11
中外合作办学部省联审联批
主要做法
实施联审联批的简化程序;创建共同推荐的评审机制;推行“靠前”服务,提前参与机构筹备工作,指导外方合作高校的遴选,提高申报材料质量,加快审批速度;构建质量评估保障体系。
实践效果
两年来全省教育系统累计签约各级各类教育合作项目110多个,累计开工各级各类教育项目400多个,总投资300亿元。目前部省已联合批复4个机构和3个项目,今年是海南历史上本科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获批数量最多的年份。
12
打造常态化、精准化、
全面化廉政风险跟踪监督机制
主要做法
统筹谋划、上下联动,打造“有形覆盖+有效覆盖”监督新格局,实现对全省5691个公共工程和土地出让项目监督有形全覆盖;构建“业主单位+监管部门+监督部门”三位一体监督新模式;创新“日常防范+智能防控”监督新常态,构筑“1+N”高质量监督新机制。
实践效果
打通了影响项目建设关键环节“中梗阻”,有力助推项目建设加速推进,764个序时滞后项目得到加快建设、417个项目超过序时进度、1466个项目顺利开工。
整理/海南日报记者 王玉洁 制图/张昕
- 特朗普将受审(2023-04-04)
- 台积电掉进陷阱之后(2023-04-04)
- 北约出兵如果成真 中国必将“唇亡齿寒”(2023-04-04)
- 解放军将火炮和坦克搬上货轮搞演习(2023-04-03)
- 美国冻结白俄罗斯总统专机(202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