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三问”里的紧迫感
张永生
“领导干部要扪心自问,花了多少精力在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上面?市场主体要自我评估,在技术研发与创新上的投入比重有多大?科技工作者也要想一想,有没有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前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沉下心来潜心研究?”在12月11日召开的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省委书记沈晓明肯定过去一年我省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针对科技创新工作现状及问题连发“三问”,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令人警醒。
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强不强,关键看创新工作抓得实不实、好不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海南自贸港建设加快推进,大力发展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三大主导产业,为科技创新创造了良好环境,带来了一股“东风”;近年来“海陆空”科技领域大事连连,也为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劲信心。未来五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关键五年,是推进科技创新的战略机遇期,更是科技工作者大有作为之时。抓住了机遇,乘势而上,就能创造震撼,不会留下遗憾。
然而,机遇有多难得,挑战就会有多严峻。毋庸讳言,与北上广深等先进地区相比,基础差、投入低、人才少、成果缺是海南这个科技小省的客观现状,更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海南发展面对的难点痛点。问题是时代的先声,不足是进步的空间,因此,非但不能回避差距、问题甚至自怨自艾,更要知耻而后勇,直面问题,打破常规,奋起直追,“添柴旺火”,努力跑出加速度,实现“弯道超车”。这才是特区精神的应有体现,才是自贸港应有的气象。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抢抓机遇,实现“弯道超车”,关键是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现代的科技创新是系统工程,不能靠科技工作者“一个人在战斗”,而需要科学引导、政策鼓励、资金投入,等等。所以,增强推进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在行动上见真章,在抓落实上见成效,务必全力以赴汇聚各方面资源力量,将千条线拧成一股绳。对各级党委和政府而言,,需要营造公平诚信包容的创业创新环境;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而言,需要自觉抓“第一生产力”,花更多精力推动科技创新;对企业而言,需要当好创新创造的主力军,加大研发投入,强化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对科技工作者而言,需要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瞄准国际前沿、国家重大战略和海南发展需求,着力攻克技术难关。
也应看到,科技创新是一场马拉松,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遇到挫折也在所难免。因此,增强推进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同样需要具备耐心,保持定力,充分尊重科研规律,按规律办事,把每一步都踩踏实,过一山再登一峰,而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急功近利。以往的一些事例告诉人们,如果刚拿出规划就要见成果,刚投入资金就要求有收益,刚有小成就鸣金收兵,其结果不但不能推动科技创新,还会阻碍科技创新,煮出“夹生饭”。
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科技创新也没有多少捷径可走。紧抓机遇,奋发有为,深耕细耘,琼州大地将会写上更多科技创新的诗行,高新技术产业也会实现更大发展。
- 特朗普将受审(2023-04-04)
- 台积电掉进陷阱之后(2023-04-04)
- 北约出兵如果成真 中国必将“唇亡齿寒”(2023-04-04)
- 解放军将火炮和坦克搬上货轮搞演习(2023-04-03)
- 美国冻结白俄罗斯总统专机(202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