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蜀山之王”贡嘎山
以海拔7556米的高度屹立在
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上
尖峭奇锐的金字塔形角峰
穿云破雾,卓立于山脉之巅
成为让人有着无限憧憬的著名山峰
但你是否知道
在不同的方向与视角下
贡嘎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孔和美学震撼
◎拍摄地点:原二郎山垭口,海拔:2980米
1987年1月29日,王建军拍下了自己的第一张贡嘎山照片——从二郎山垭口远眺贡嘎,以玉树琼枝般的树挂为前景,令贡嘎群峰平添了几分仙气。二郎山属邛崃—夹金山系南延山脉,二郎山垭口位于二郎山最高峰北侧,2001年修通二郎山隧道后,原来翻越垭口的盘山公路慢慢被废弃,照片中的景象也渐渐少为人知。二郎山垭口正对着贡嘎山的东北山脊,可同时看到贡嘎山东坡和北坡,由于东坡向阳、北坡背阴,一明一暗,两相对映,山脊线也特别清晰。但因位于贡嘎山东北侧的中山峰略有遮挡,所以画面中的贡嘎山虽然最高,但气势上却略有不足。
喜马拉雅山脉以东
没有比它更高的山峰了
贡嘎山海拔7556米
不仅是整个横断山六江流域的最高峰
而且在喜马拉雅山脉以东
再没有比它更高的山峰了
此外,它也因为是四川省的最高峰
而被称为“蜀山之王”
正因为贡嘎山如此显眼地
突兀于横断山的诸山之上
早期的西方探险者都想测知它的高度
1923年
美国的西奥多和柯密特
曾目测估计贡嘎山的高度约30000英尺
即9100多米
由于1852年英属印度测量局
曾测得珠峰高度为8840米
并确定为世界最高峰
因此,说贡嘎山超过9000米
就像是开了一个玩笑
但同时也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这表明贡嘎山在人们的目击之下
的确是高耸无比
◎地面上适宜观赏贡嘎山的主要观景点分布示意图
贡嘎山绝美的风光和磅礴的气势,引了无数人竞相折腰,围绕着贡嘎山四处寻觅适合欣赏它的地点,我们选择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个观景点标注了出来,其中洛克第一次看到贡嘎山是在约200公里以外的夏诺多吉东坡上。
贡嘎山的意义
并不仅在于它的高度
还在于它以及它所在的大雪山脉西侧
是高原面保存相对较为完整的川西高原区
也是较为典型的藏区
而在它的东侧,则是横断山脉东部
由川西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高山峡谷区
是汉藏之间多样化的族群交处杂居的区域
因此,贡嘎山就像
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
过渡的门槛上矗立的地标
东侧诸多族群
传统上也把贡嘎山所在的大雪山脉的垭口
视为关内通向关外的孔道
无论是由东向西登上高原
还是由西向东下行四川盆地
当从不同方向
看见贡嘎山那巨大的金字塔形山峰时
都会有一种震撼涌上心头
◎贡嘎群峰
贡嘎山群峰,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多达几十座。它们都在雪线以上,终年白雪皑皑,冰川充分发育,积雪和冰川造成的侵蚀作用非常强烈。
类似金字塔的贡嘎山
四个坡面并不等大和同样
因冰雪侵蚀和重力作用
贡嘎山的山峰
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四棱锥体
形成朝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
三角形坡面山崖
以及这个四棱锥体的四条棱——
东北山脊、东南山脊、西南山脊、西北山脊
按照上述的顺序
两两山脊之间
依次是贡嘎山的东坡、南坡、西坡、北坡
说是坡,其实有点不恰当
因为强烈的雪崩冰崩岩崩
这些坡面已经崩解成近于直立的崖壁
而且崖壁上密布
因为雪崩冰崩岩崩冲击形成的竖直沟槽
由于坡面冰雪岩石等物质的崩泻
在金字塔形的陡壁下方
形成了堆积冰雪等崩塌物的大洼地
地貌学上称之为粒雪盆
混有大量岩石碎屑的冰雪
在这里被压实成为冰川冰
并通过洼地前方的陡坎以冰瀑布的形式下泻
进入山谷中形成长长的冰舌
由此,贡嘎山的东南西北坡
分别是海螺沟、大贡巴沟、
小贡巴沟、燕子沟等冰川的源头
◎东坡
东坡之下形成了贡嘎山最大的粒雪盆,粒雪盆下巨大的冰瀑布倾泻而下。这条大冰瀑高1080米,宽1100米,是我国最高最大的冰瀑,一般情况下人们只能远远仰视望而兴叹,但直升机却可以提供飞临其上的鸟瞰视角。
不过
贡嘎山这个四棱锥“金字塔”的四个坡面
并不等大和完全同样
由于东南山脊明显偏向南
就像这根扇骨向西打开
使贡嘎山的东坡不仅略向东南偏转
而且东坡崖壁也成了
贡嘎山最大的一个金字塔坡面
它的下面有最大的海螺沟粒雪盆
及其最高的大冰瀑布、最长的冰舌
但从因果关系看
因为东坡是阻挡水汽最多的迎风坡
降水量及冰雪囤积量也最多
因此坡面侵蚀也更强烈
导致东南山脊向西后退
成为东南偏南的走向
◎南坡
贡嘎山南侧被高山深谷所包围,除西南方仅有的子梅垭口等少数几处地点外,再向南一线,人们可以达到的地方几乎都处在深谷中。因此,在地面上看贡嘎山南坡,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在直升机上,你可以直面贡嘎山南坡,南坡之下大贡巴冰川的粒雪盆也清晰地出现在了眼前。
贡嘎山东南山脊的走向
也是大雪山脉的主脊线走向
这是受到同走向的大断裂影响所致
使得贡嘎山南坡的朝向也向西偏转
而且,由于南边的大贡巴冰川
与北边的小贡巴冰川
在源头粒雪盆的相向侵蚀
所以分隔贡嘎山南坡、西坡崖壁
以及大小贡巴冰川的西南山脊
在与贡嘎山顶峰连接处出现一个断凹
让贡嘎山的南坡和西坡几乎连接起来
成为一个坡面走向有弯折,局部朝向有变化
但总体朝向西南偏南的山崖面
人们常常把它统称为贡嘎山西坡
◎西坡
从近处观察贡嘎山西坡,你会发现西坡和南坡几乎连接了起来。贡嘎西坡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则在于西北山脊,西北山脊“骆驼背”以上有一段标志性的笔直脊线,坡度大约在40度至45度,斜距约2000米长。
相比贡嘎山东、南、西方向的崖面
西北山脊与东北山脊之间的贡嘎山北坡崖面
是一个最为标准的近于等腰三角形的坡面
人们常为贡嘎山东坡海螺沟的大冰瀑布所震撼
但在北坡的燕子沟
西坡的大、小贡巴的冰川上段
都有从粒雪盆中涌出的大冰瀑布
虽然不如海螺沟大冰瀑布高,但也足够壮观
只是除了登山探险者外
一般游客较难接近它们
大、小贡巴冰川
在贡嘎山的西南山脊前端汇合成贡巴冰川
成为仅次于海螺沟的贡嘎山第二长的冰川
◎北坡
图为贡嘎山北坡,相比其他方向坡面,西北山脊与东北山脊之间的贡嘎山北坡崖面,是一个近于等腰三角形的坡面。
上面所说的贡嘎山四个方向的坡面
是针对主峰而言
在更大范围,人们根据大雪山山脉的走向
一般只区分贡嘎山的东坡和西坡
它主要表现为
大雪山脉这个重要的地理地貌分界
造成的东西两侧地形高差、
自然垂直分带、气候等方面的差异
岩石与构造的变化
造成贡嘎山坡面与山脊形态的差异
一个极高山山峰的形态
既与冰雪侵蚀作用有关
也与它的岩石性质和构造形态有关
贡嘎山主峰及周边为大片冰雪覆盖
地质学者通过出露的岩石
以及沟谷中由源头搬运来的岩块推断
贡嘎山包括主峰在内的核心部位
由花岗岩体构成
这一点由1957年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
(中国登山队前身)
在峰顶采集到花岗岩标本所证实
贡嘎山花岗岩体的周边
为三叠系的变质砂岩、板岩所包绕
一般来说
由于花岗岩体具有较好的结构均一性
以及花岗岩抗风化能力较强
所以它能够形成较为尖锐的角峰
和较为平直的崖坡面与山脊线
而砂岩、板岩因为有层理并因挤压产生褶皱
结构的均一性不如花岗岩
而且抗风化能力也较弱
因此在地形上会显得钝化,并有较多起伏
根据可观察到的露头以及从山体的地貌形态推断,贡嘎山的以下部分都由花岗岩构成:西北山脊由“骆驼背”至峰顶、脊线十分平直、斜距约2000米地段,北坡的山崖面,东北山脊由燕子沟与海螺沟之间的山坳口至峰顶地段,东坡的山崖面,西南山脊与西北山脊之间的西坡崖面,,东南山脊由峰顶向下斜距约400米的地段。
◎东北山脊
这张照片是直升机悬停于中山峰之上时拍摄到的情形。此时,贡嘎山的东北山脊正对着镜头,山脊的一侧呈现出寂然肃穆的厚重,山脊的另一侧却见云雾混着积雪被横吹开来,这意味着此时山巅风力已在十级以上。直升机下方,从中山峰上流淌而下的磨子沟冰川则以势不可挡的气势奔腾而下。眼前的景观,宁静中蕴藏着暴烈。与远眺相比,乘直升机贴近贡嘎山拍摄,获得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东南山脊
由峰顶向下斜距约400米以后
在卫星图像中可以看到
南西侧崖坡上有向南倾斜
并发生弯褶的层理构造
应为砂岩、板岩出露
而这也很可能是东南山脊
起伏较大、地形较复杂的原因
此外
大、小贡巴冰川之间的西南山脊
除了前端有花岗岩小岩体外
几乎全由砂岩、板岩构成
它的高度在贡嘎山的四条山脊中也是最低的
西南山脊上端和主峰之间的那个断口
很可能是砂岩、板岩与花岗岩体的接触面所造成
◎拍摄地点:冷嘎错,海拔:4550米
贡嘎山西坡地形起点高,从西坡山脚下以及贡嘎山以西的诸多山岭上,都可以较容易地看到贡嘎山的雄姿。位于贡嘎山西坡帮木吉德村后山上的冷嘎错,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贡嘎山拍摄点。冷嘎错寒潭澄澈,水平如镜,是拍摄贡嘎群峰倒影的绝佳地点。
山就在那里,贡嘎山也在那里
时光流逝,风云变幻
贡嘎山这样奇丽无比的极高山
它那多姿多彩的面容
将会持续地、永久地吸引人们的注目
成为人与自然对话沟通的神圣场所
……
本文选摘自《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12月文章:
《多面贡嘎,从地面到直升机360°看贡嘎》
撰文/范晓摄影/王建军
责任编辑/张璇图片编辑/王彤地图编辑/陈云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图购买杂志
▼
本期目录,精彩提前知
卷首语
热融湖塘里的康德
撰文 / 单之蔷
专家浅谈我国陆地边界概况
和界河管理维护工作
撰文/晓阳摄影/马宏杰等
多面贡嘎,从地面到直升机360°看贡嘎
撰文/范晓摄影/王建军
海上风电,抢占沿海新“C位”
撰文/宏立 摄影/黄映波等
林盘,成都平原的田间“绿岛”
撰文/孙吉摄影/冉玉杰
微藻爆发,南极的“喜”与“忧”
撰文 / 秦昭
金鲳鱼,海水养殖的“新宠”
撰文/山哈
孤独的红色
猫与蜂眼中的“红”会是什么样?
撰文/牛洋摄影/牛洋等
雨林中的“大年结实”,植物的繁殖智慧
撰文/Daisy Dent摄影/Christian Ziegler等
翻译/金畅南
管中窥豹
华人摄影家在肯尼亚人工水塘的动物行为观察
撰文/杰夫摄影/杰夫等
华西雨屏带,从雨雾之极到生物秘境
撰文/孙吉
生蚝,珍藏海水的滋味
撰文/林晓 摄影/黎彩弟 等
往期杂志
也精彩
买图书、逛文创、选非遗礼物
中国国家地理为你甄选好物优品
1212活动期间,全场折后再满减
34省“福”字纪念金章红包、
建盏盲盒、文创好礼……
等你来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