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亦称数九
2020年12月21日18时2分
冬至是冬天的第四个节气
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它解释道:
“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其 “至”代表着极致,包含了三层意思
即阴寒达到极致,天最冷
阳气始至上升,天气寒彻
太阳行至最南处,昼最短,夜最长
因冬至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
而且地球是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
自转的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
使得昼夜半球也不断自东向西移动
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从而白昼也达到最短
而且越往北白昼时间也越短
冬至节气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十分重要
其地位仅次于新年
所以也有“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别名
除了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习俗以外
这天最为熟悉的一个活动就是数九
目前尚不清楚数九的习俗开始于何时
但至少在我国的南北朝时期已经流行
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
“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具体意思就是说从冬至算起
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天气就暖和了
因为此习俗,人们把冬至也称为“数九”
滑动查看冬至数九歌
中国人情有独钟的“九”
冬至节气之所以和数字九有联系
其背后有一定的中国文化意义
你需要知道的是
▼
夏日也有九歌
滑动查看九歌的具体内容
众人多只知冬日九歌
却没有人知道夏天三伏天的“九九歌”
历史相当久远,从宋代到今天,传承千年
同冬日数九原理一样
夏天的数九,也是从夏至起头
九九八十一天数完,也就到了9月中旬
难熬的三伏天过去,天气由热转凉
生活在宋元之交的松江(今上海松江)人陆泳
曾经广泛搜集江南关于天气和物候的田家谚语
并编汇成书,题名《吴下田家志》
就是这部书留下了“夏日九九歌”的最早记录
这版的“夏日九九歌”也出现在
一本记载杭州人口口相传歌谣的著作中
就是明代田汝成所编撰的《西湖游览志余》
但同样在明朝人所撰写的笔记《五杂俎》中
“夏日九九歌”的最后一句发生了变化
“家家打炭墼”变成了“阶前听促织”
因为促织(蟋蟀)只在夏日结束、秋天来临时
才会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开始鸣叫
但无论是《吴下田家志》的文字版本
还是《五杂俎》
“夏日九九歌”所反映的情趣是一致的
都是古人如何度夏的生活百态
“九”为人生之限
中国人喜欢九,除了用它编制节气九歌以外
还把它赋予了许多新的意义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九九归一”
代表的是一种人生之限,尽头之意
刘师培曾在《古书疑义举例补》中写道:
“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
《素问》中“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
就连《西游记》唐僧师徒也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在民间,有不少地方有过“逢九”年的习俗
“逢九”年分为明九年和暗九年
明九年指虚岁年龄出现带九的数字:
如9岁、19岁、29岁、39岁等
暗九年是指虚岁年龄以九的倍数出现:
如9岁、18岁、27岁、36岁等
“明九”或“暗九”均为人生之“坎”
人若逢九,特别是暗九年,必须小心、谨慎行事
所以民间特别避讳有 “九”之岁
正如《红楼梦》中所言:
“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
九示天长地久
“九”在中国人心目中也赋予了谐音吉祥意
人们经常把它与“久”联系在一起
天长地久满足了一种追求吉利崇尚圆满的心理
比如有些地区的结婚习俗中
会借用“九”的这一吉祥意义
包红包以9999、999、99等金钱额度
来以表达祝福幸福长久之意
冬至节气,你要去哪里数九?
了解到九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后
冬至节气,你会去哪个地方赏景数九呢?
北京十七孔桥
每年冬至前后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都会出现“金光穿洞”景象
落日余晖照亮桥洞侧壁
远看就像桥洞内点亮了明灯
青岛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