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持续“上新”离不开深耕创新

移动版    时间:2020-12-24 10:04

张永生

“南繁苏米”、太空蛇瓜、沉香叶茶、富硒家禽家畜、虎龙杂交石斑鱼……今年的冬交会上,海南多家涉农企业单位推出的新品种,受到前来参展企业、商家青睐,有的还成为会上的“明星”,为所属企业单位赢得了大额订单。(12月22日《海南日报》)

农产品“上新”就赢得开门红,可谓意料之中。现在消费日益升级,抓住了这个风口,推出了新产品,才能抢占发展先机,在市场竞争中胜出,收取第一波红利。冬交会作为展示农业新品种的一扇窗口,其本身就自带流量,而展出的新品种往往是科技附加值高的精品,因此,它们被参展企业、商家看好,也就不足为奇。当然,新品种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创新的结晶。这也向人们说明,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创新是多么重要,其对创新的需求是何等迫切。

说到农业领域创新,海南的资源优势十分明显,甚至可以说得天独厚。从地理资源看,海南是全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光照充足,雨水丰沛,土壤肥沃,这些为开展农业科研、种植新品种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从科研资源看,南繁育种、深海科技、航天科技等三大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为农业科技创新、研发新品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从政策资源看,经济特区和自贸港利好政策,为农业领域引进前沿技术、企业、人才提供了便利,拓宽了渠道。今年冬交会上推出的新品种,正是这些资源优势叠加的效应呈现。

看到海南农业领域创新拥有的资源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这样的现状:与一些先进地区相比,海南的农产品科技含量并不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还不强,新品种的数量不够多,品牌的影响力也不够大。换句话说,在农业领域,在将创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效能、发展优势上,海南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端着“金饭碗”,却还没有吃上“好饭菜”,,原因究竟何在,值得探求。

笔者走访一些地方、农企、种植户,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地方引进涉农企业,关心的往往是他们能够带来多少土地租金和利润税收,而对其是否积极开展创新、研发新品种则关心不多;有的企业关心的多是如何赚取种子交易和初级产品的利润,而对产品换代升级、拓展完善产业链则兴趣不大;有的种植户尽管也知道新品种的好处,但往往不敢种养,或者虽然种养了,却不能精心打理。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规避风险,毕竟研发、推广、使用新品种,不仅要付出各种成本,还可能遭遇失败。个中情由值得理解,然而,也正因此,有些方面的工作又难免落入了路径依赖的窠臼。

农业领域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产品科技附加值提升、新产品研发、经营模式升级、种植方式优化等方方面面。要想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有所作为,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勇于革新观念、打破思维定势是大前提。需要明确的是,首先,创新是整合组织资源、激发资源效应的最有效方式,如果习惯于走老路,不敢不愿探新路,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只会在原有水平上徘徊,在市场竞争中也只会处于劣势。其次,农产品的增值空间大小与其产业链长短息息相关,只有拉长产业链并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乃至做全产业链,才能把产品“吃干榨尽”,不断扩展价值链,实现产业新升级。再者,决定农产品竞争力的要素,不仅是科技含量,还有种植方式,只有放开眼界,善于学习借鉴先进的管养模式,才能避免“靠天收”,让好“种子”结出好“果实”,带来高效益。

农产品持续“上新”,农业做大做强,都离不开锐意创新。当前,全省正掀起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的热潮。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是海南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自贸港建设的内在要求。作为发展的突出短板,农业领域更当增强创新的紧迫感,把握机遇,用好优势,早日实现“弯道超车”,从而让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地基更牢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327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