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海南南繁铸牢“中国饭碗”底座

移动版    时间:2021-03-10 00:05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副研究员刘记:
海南南繁铸牢“中国饭碗”底座

海南日报记者 黄媛艳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简称中棉所)位于三亚崖州区的试验田内,科研人员精心选育的棉花材料挂满棉桃。又到了南繁作物收获的季节,棉桃齐刷刷地咧开嘴,吐出一团团柔软雪白的棉絮,随风一抖一抖的,仿佛向科研人员致意。

每年的这个时刻,对于中棉所副研究员刘记而言,既兴奋又忐忑,经过一个季节的培育,科研成果又到了接受检验的时节。“海南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也特别适合南繁育种,仅去年我们所就有3个新品种在棉花主产区被审定。”刘记说。

刘记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在读期间,他每年跟着团队在三亚从事优质棉花品种的繁育。博士毕业后,他扎根海南从事棉花科研和南繁服务工作,一晃十年过去了,昔日青涩的“科研小生”,如今已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我们针对棉花不同株型开展研究,通过突变体材料克隆到两个基因,使棉花由无限生长习性变为有限生长,既减少化学调控剂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也省去了打顶、整枝等人工操作,为棉花株型育种提供有效基因和种质资源,培育优良品种。目前团队承担棉花两年七代快速繁育技术研究等课题攻关,希望助力棉花产业的提质。”刘记说。

为更好地服务南繁工作,刘记和同事们还致力于开展专业的南繁服务,为南繁科研人员提供从田间管理、科研服务到后勤保障的“一条龙”服务。

“仅今年我们就服务了38个科研团队,涉及到10种作物,既有大家熟悉的水稻、玉米等作物,也有花卉、水果等。”刘记透露,全国农作物品种七成以上经过南繁孕育,为‘中国饭碗’铸就坚实底座。三亚作为南繁育种的“主战场”,一大批优质新品种从这里繁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棉花品种中棉所16、中棉所19,大豆品种中黄13,,就是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在三亚崖州基地选育的。

“南繁育种需要一系列配套服务做支撑,我们通过搭建种子资源保存基地、南繁作物繁育基地等科研平台,加大专业化团队的投入,不断改善育种的条件,如今正在全面建设的中国农科院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等项目,将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为规模化、智能化、精准化的科研平台。”刘记认为,随着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南繁科技城、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等稳步推进,海南南繁产业将迎来新气象。

当前,海南依托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等重点园区,用足用好自贸港政策优势、气候优势和营商环境优势,加大南繁科技产业集群研究和布局,依托各类科研主体,全面推进一批种业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平台、南繁共享平台等关键实验平台建设,吸引众多种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驻。

“今年我们正在和两个团队对接,开展辣椒、黄瓜等瓜菜育种,力争培育出适合当地条件的优势品种,促进南繁成果就地转化,服务乡村振兴,造福海南人民。”刘记说。

(本报三亚3月8日电)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347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