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女儿,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不可以!”“不行!”你有没有经常这样拒绝孩子?
其实拒绝孩子也需要技巧,既要尊重孩子,也要考虑孩子的感受。
——鹿妈
来源 |成长树(ID: chengzhangshu9)
咱们总说做父母是一场修行。
我觉得修行中特别难的一项,就是有技巧的对孩子说不。
孩子的各种要求,有一部分我们能满足,还有一部分,则必须坚定的拒绝。
拒绝孩子门艺术,没有掌握好方法,孩子心不服口也不服。伤害孩子的
换位思考,我们提出要求被拒绝,心里多少也会有点不舒服。但是成熟的大人不会因此太过难受,因为我们知道——这是拒绝了我的要求,而不是否定了我这个人,更不是我这个人不够好。如果被拒绝的方式不恰当,孩子会混淆成——我们否定的是他们这个人。尤其孩子越大,自我意识也就越强,他们维护自尊、表达不满的方式,很可能从哭闹升级成了叛逆、疏离......愈发激烈。央视纪录片《镜子》里,里面全程记录了16岁少年家明的生活。他沉迷于网络,初中毕业后就想要辍学,一心想当背包客,和父母的关系也是剑拔弩张。家明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话,揭开了他叛逆的源头:
“什么都要听他们的,我有时候说都没说完,他们就直接拒绝。他们永远都觉得我不行。
我恨他们,我伤害自己就是要向他们证明,我有勇气,我可以做到。”
父亲害怕孩子走弯路,所以对他管教很严格。父亲把自己认为孩子那些“不正当”的要求统统拒绝掉。这些“不正当”要求包括:挑衣服、鞋子、骑自行车、养宠物......但这种太过强势、频繁的拒绝方式,让孩子感受不到关注、认同和尊重,,才选择了用过激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频繁对一个孩子说不,是最不恰当的拒绝方式,孩子仿佛被父母推到了门外处,会委屈甚至愤怒。“责问式”拒绝
有一种拒绝孩子的方式特别伤人,那就是听到孩子的请求后,第一反应就是指责孩子的要求是愚蠢的、不合理的。
“你都这么大了,还买什么......我挣钱容易吗?”
还有一句杀伤力最强的“万能金句”——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啊?
孩子还小,很难分清欲望和需求,只能诚实的告知父母内心的需求,却被贴上了“不懂事”的负面标签。孩子会因为父母的诘责,下意识的自我否定,越来越自卑怯懦,演变成讨好型人格。这样的孩子,看起来好像懂事了,却不再向父母说内心的想法,变得越来越疏离。“哄骗式”拒绝
我身边有一些家长,尤其是老一辈,对孩子强硬不起来,又不想妥协,就撒谎拒绝孩子。
明明家里有糖,怕孩子吃坏牙,就骗他:家里有老鼠把糖都偷走了。
孩子想出去玩,就哄他:晚上出门,警察叔叔会抓人的。不履行承诺,总是说:爸爸/妈妈忙,下次一定带你去。
大家发现没有,这些话只能孩子很小的时候说,越大越不管用。
因为每个人的信用,就像存款一样,只有平时积累,才能增值,肆意挥霍,只会很快用完。我们说,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的行为模式决定了孩子的未来。童年曾被父母多次欺骗的年轻人,更有可能在成年后向父母撒谎。有些年轻人还出现了心理失调、侵略性强、不守规矩等问题。总是用谎言拒绝孩子,虽然一时解决了问题,却让孩子失去了信任感、诚实的品质,实在是得不偿失。总是对孩子说不
身边经常有朋友和我抱怨,越是和孩子强调“不许”、“不能”,孩子越来劲儿。
“这是公共场合,不许大喊大叫。”——孩子叫得更大声了。
“一个人在家,不许偷偷玩手机?”——孩子玩得更起劲了。“别磨蹭了,再拖作业就写不完了。”——孩子越写越慢......
心理学上有个白熊效应,可以解释他们这种唱反调的行为。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把参试者分成两组,一组自由想象,而告诉另一组,他们可以想象白熊以外任何东西。这个实验说明:越是有意的压抑想法,反而让注意力更集中在上面,印象越来越深刻。因为孩子听到的重点,往往都是“不”后面发出的直接指令。正确的拒绝方式是?
那怎样才能做到不伤害孩子,又能帮孩子树立起规则意识来?记得女儿小的时候,每次去商场、小卖铺这种地方,我都会提前给她俩打预防针:这样,提前明确出行的目的,就相当于给孩子建立了一个行为边界。即使孩子被拒绝,心里也有了一个缓冲,不会太过难过,甚至情绪崩溃。当然,规则意识不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偶尔耍赖再正常不过了。当然,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孩子的行为。“你看,我们之前说好了,出来不再买其他的,你这样做,是不是违反约定了?”
这样下来孩子能感受到,我们是爱他的,但并不会因为爱变得毫无原则。
如果说“不”效果甚微,那我们可以拐着弯来,用正向词汇“可以”来表达。比如孩子在吃饭时,想玩玩具,我们可以说:可以玩,等到你吃完饭就能玩。又或者孩子想吃糖,我们可以说:可以吃,但是只能吃一颗,不然会长蛀牙。这就相当于,给孩子提供了有限的选择,还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眼前的目标上来了。同时,这样说话,也给了孩子被尊重的感觉,让被拒绝变得不那么难受。付出总有回报,我们的养育越细致,孩子的明天才会更美好。*成长树(ID: chengzhangshu9),最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宝爸宝妈,你所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本文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育儿先育己,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女儿派
每晚八点陪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