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2岁的男孩,在厨房里,熟练地切菜、炒菜做饭,动作之麻利、翻炒之熟练,一看就是经常做的样子。晨妈不知道他是从几岁就开始做家务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同龄男孩都还处在玩闹任性的阶段,他已经开始“反哺”母亲。这个男孩在单亲家庭长大,觉得妈妈每天下班晚很辛苦,于是承担起家务活,每天做饭给妈妈吃。
可谓是戳中了无数老母亲的心,因为为人父母,最幸福的莫过于,培养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看完这个视频,很多网友都点赞留言“别人家孩子”“把他的懂事分点给我儿子/女儿”......但晨妈却想给这个妈妈一个大大的赞,因为是她的放手与信任,才让男孩有了尝试的机会与实践的可能。放眼现在,有很多累死累活的父母,即使再晚下班,也不舍得让孩子做家务,更别提做饭了。但其实,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的父母,才是真正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做家务,它不只是一项体力劳动,锻炼孩子的身体,无形中,也能提高孩子综合素养。一方面,是出于对孩子的宠爱,另一方面,他们觉得孩子做家务就是在捣乱。让她拖个地,搞得满客厅都是水,擦个桌子,东扭西歪,最后还是得我们自己来善后~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把孩子的学习看得太重要了,认为孩子的任务只有一个——学习。但如果我们劳苦大半生,只培养出一个会读书的孩子,将来即使他学有所成,也会在其他方面,狠狠地摔跟头。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那个,因生活不能自理而被劝退学的学霸魏永康?只因他的母亲认为,孩子只要专心读书,将来成才就足够了。于是,她将家中所有的家务活都大包大揽了,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脸......甚至孩子考入大学后,陪读照顾儿子,以致于发生后面的退学事件,令人唏嘘。还有马雅舒的女儿米娅,在上幼儿园时,也因为独立性太差,多次被老师叫家长。米娅连最简单的吃饭、穿衣服、上厕所等事都不会,还任性地拒绝学习,只会哭着找妈妈。而这一切,都是源自马雅舒对女儿的极致宠爱,把女儿彻底养成一个“废人”。种种事件,无一不在给家长们敲响警钟,在培养孩子成才之前,一定要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千万不要将孩子养成一个“高分低能”的人,要多放手让他们去尝试,从而获得独立自主的品质。忙碌大半天,做完家庭大扫除,孩子一通作,立马回到原位;上班一天后急赶慢赶地做饭,孩子只会抱怨饭怎么还没好......
对此,很多人会将之归结为孩子不懂得感恩,才无法体恤父母的艰辛。其实不尽然,有时候孩子的这些任性行为,只是他们缺乏共情能力的表现。简单说,就是孩子无法感知到父母做这些事情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故而产生不了体恤父母的共情能力。而做家务,恰恰是培养孩子共情能力,一个较为恰当的方式。每次给他收拾乱扔的玩具,擦完客厅地板,没坚持一个下午,就开始一团糟。说了也不听,只会小嘴叭叭地说“妈妈,你待会收拾就好了~”差点没把她气哭。后面朋友就学聪明了,直接撂挑子不干,让儿子自己收拾烂摊子。结果收拾没到十分钟,小脸就热得全是汗,通红通红的。“妈妈,我再也不乱丢玩具,也不涂抹地板了,你打扫好辛苦的,我以后要跟你一起打扫......”
听完儿子的话,朋友既欣慰又得意,觉得自己太聪明了,一招就制服家里的小怪兽。你看,简单的家务背后,是不是蕴藏着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宝贵财富——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给两个女儿,制定过九条家规,其中有四条和家务相关,比如:一定要铺床,不能只说看上去整洁而已;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冲麦片或者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起床并穿衣服;
保持玩具房的干净;
帮父母分担家务,每周1美元。
可见,他对两个孩子做家务这项能力的重视,认为“让孩子学会做家务,比学习更重要。”因为在家务劳动中形成的良好品质,也会促进孩子的学习,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业。晨妈衷心建议大家在生活中,不仅要鼓励孩子做家务,也要努力提高他们做家务的积极性,让他们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