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穷爸爸”
写了一本中国文学故事书
20世纪80年代,侯会还不是文学院的教授,就是个30多岁的新手爸爸。教书先生买不起芭比娃娃,就每天晚上给女儿讲故事。很快《拇指姑娘》《小红帽》都讲过了,他索性讲起了女娲补天,屈原与端午节,李白“铁杵磨成针”……孩子居然很爱听。
有一次他到一所中学听课,痛心地发现,语文课本里收录的文学名家名篇,都被拆解成了“点”“片”式的知识点,没有历史主线串起来。可能小学学了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初中又跑去学《诗经》中的“硕鼠”,全然不顾后者比前者足足早了一千多年。
学生背了半天作者背景,却说不出这个人是啥性格,遇到什么事儿了,在什么心境下写的这一篇,更谈不上对时代背景的把握。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何不专门为孩子们写一本讲中国文学经典的书?既然女儿那么喜欢听那些故事,其他孩子说不定也喜欢呢?
02
一不小心畅销了
三十年
经冬历夏,,这套书于上世纪90年代出版,从远古神话讲起,依次把先秦诸子、《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文学……讲得清清清楚。不仅获得了全国畅销书奖,卖了几十万套,在台湾,一些中学还要求学生人手一册备考,甚至有老师专门给这套书出了测试卷。
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侯会发现虽然这套书小学四、五年级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当作故事书来读,初、高中生就更没问题了,可是现如今的孩子却真真是没时间看课外书了。
于是,就有了我们开头提到的这款火爆的“中国文学经典100讲”音频课。
03
谁适合来听这门课?
不用说,这门课显然适合那些热爱文学的孩子来听。但更重要的是,它能让那些对文学没啥兴趣,语文课、历史课都不爱上,考试也拿不到好分数的孩子来听。
为什么呢?不知你发现没有,这样的孩子读不进去文学,语文课文学了等于没学,只会背一些名词好句、作家生平,考试题目稍微换个角度就不会做。为啥?就是因为文学太庞杂,语文课上讲的又都是散碎的知识点,没有主线去串,孩子自然记了这个忘了那个,始终没走进去。
对于这样的孩子,其实可以把这门课当作一个查漏补缺的工具,考前、课后有针对性地听相关章节。闲来无事挑上几节有点感兴趣的,听上那么一集,不过才10分钟的时间。因为每集都是各自独立的,随便挑哪集进来听都可以。说不定听上几集故事,也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也愿意进一步了解一下某个朝代、作家或是作品呢?
热烈欢迎各位对文学没啥兴趣的孩子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