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这个时候,妈妈圈里都开始关心孩子升学的事了:
有人热火朝天地做着幼儿园或小学摇号择校的功课,有人思忖着到底报不报入园前的托班、幼小衔接,报哪个,更有些家长早早拉起了同届同校的微信群,开始带孩子互相认识交朋友了!
总之千万别怀疑一个当妈的人能为孩子做出的努力,关键时刻,一个人都能顶起一支队伍。
而最近有两部热剧《小舍得》和《陪你一起长大》,讲的就是这样一群妈妈的故事(主演一个是蒋欣,一个是刘涛)。
从小升初到幼升小,一边焦虑一边狠命努力的中年妈妈,真的能让很多人从中看到自己。
《小舍得》里蒋欣演一位标准的鸡娃老母亲,表面上儿子子悠是个学霸,而这背后是她 200% 的付出。孩子的奥数习题册,当妈的标注和总结比孩子做的题还多。
蒋欣这个妈妈在戏里为儿子所作的努力,很多时候甚至是过激的。因为数学老师私设补习班,她怀疑老师对没上补习班的儿子不公平,不惜上告到教育局。
身处其中的老母亲只能微微一笑——“究竟要多狠,才能当好这个妈”,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是什么让父母对孩子下狠心?
别说小学生,现在当个幼儿园孩子的妈,都没那么简单啦!
开头提到的另一部剧《陪你一起长大》把时间线拉到了幼升小。里面的几位家长真是分分钟被现实教做人,随时体会什么叫“家长不狠,孩子不稳”!
刘涛饰演的妈妈苏醒,是职场精英,老公也是学霸。曾几何时,夫妻俩对儿子的优秀是充满自信和期待的,直到那天幼儿园开放日的公开表演。
舞台上是别的孩子表演精心准备的舞蹈、乐器、法语朗诵、魔术……苏醒夫妻俩却眼看着儿子翻了两个歪歪扭扭的跟头,成了在场观众笑话的对象。
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太扎心了,甚至有妈妈说,苏醒完美诠释了她当妈路上遭受的第一重暴击。
多少父母曾经无意鸡血教育,不过想岁月静好心平气和的陪伴孩子长大?可是当升学、评比、择校、排名这些因素袭来,保持初心常常比痛下狠心更难!
狠狠付出,就有预期回报吗?
那是不是一开始由父母选择了“最优”道路,下了狠心和血本的孩子,就能赢在起跑线呢?
《陪你一起长大》里的另一位全职妈妈林芸芸,是女儿精英教育的忠实执行者。她虽然不上班,但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表精确到分钟,法语、芭蕾、钢琴、逻辑思维……女儿新月在她和丈夫眼中,必须成为最优秀的孩子。
那一刻,林芸芸和丈夫是骄傲甚至有点小得意的。
但短短几分钟后,幼儿园特招的天才小男孩,表演了 45 秒钟魔方复原,观众席掌声雷动。一心想着女儿能被名校掐尖的林芸芸夫妇,瞬时从天堂跌落了谷底。自己倾尽全力培养的孩子,怎么就被一个从没上过培训班的小男孩盖过去了呢?
这是鸡娃父母终将面对的现实:付出必然有期待,而期待和现实之间常常有落差。
每个孩子的天资不同,成长轨迹更千差万别,你无法因为巨大的付出,就要求她产出量化的结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何达成心理上的平衡,是孩子的功课,更是父母的。
不能对孩子狠,就只能对自己狠?
电视剧里,还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家庭。超市卖菜的女工沈晓燕,有个让她骄傲的天才儿子,就是那个表演魔方的小男孩。
而对一个妈妈来说,最扎心的永远是教育。孩子对机器人课程很有兴趣,可 300 元每节的价格,沈晓燕吓得倒抽一口凉气。孩子是好孩子,,他赶紧说自己不想上了,这让当妈的心里更不是滋味。
沈晓燕的选择是对自己更狠一点。除了超市工作,她又应聘了夜间外卖骑手,只想为儿子赚钱。
同为妈妈,看到这里的感受是理解又心疼。
这几乎是所有父母必然要面对的终极问题:教育投入是个不设上限的领域,当它超出能力范围,我们该何去何从?
别因为狠心而忘了初心!
办公室的一位妈妈说,因为太扎心太现实,《小舍得》和《陪你》这样的电视剧她根本就不敢看。
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因为可以在每一位妈妈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它反而有助于我们跳出现实的藩篱去看一看自己。
电视剧虽然不是真实的,却是取材于现实的。戏里的家庭其实和我们生活里一样,摸爬滚打拼尽全力,却也无法说自己的孩子从此占据了绝对优势。
苏醒对孩子从放养到鸡血,短短半年内,孩子因为压力得上了抽动症。
林芸芸一家因为太重视结果,疏于对孩子的心理的关注,间接导致新月患上了心理疾病。
沈晓燕想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可到头来,她的能力终究无法与其他几个家庭比肩。
虽然让人看了有点失落,但也许这才是真相:
教育面前,并没有一条直通罗马的路。当我们被焦虑和压力裹挟着,去把孩子送往一条虚无缥缈的路,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不是你我想要的。
正如戏里妈妈苏醒在孩子生病后的反思:
让成长忠于成长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压力和恐惧的驱使,这被我们听厌了的“废话”,其实才是金玉良言!
教育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长达 20 年的陪伴。当我们把目标放在长远的时间线上去看,当下的很多决定都不再是那么生死攸关。
更重要的是,我们孩子的心灵成长有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他的天性是否被过早的禁锢……相信更多父母希望孩子获得的,是过好这一生幸福的能力!而非眼前炫耀的资本,或是赢得一场没有结果的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