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女孩自认为文笔还不错,特别想投稿,屡投不中,第一次听到有人说她的文章“不聚焦”时,她满心困惑,就像是给了一锅滚烫的鸡汤,好香,但因为没有勺子,无从下口,更谈不上消化了。那份找不到北的距离感,内心迷路样的感觉。
后来她报名参加了第二季传播师计划。开班前,班上的吴同学,苏同学等就已经在公号上发表文章了,而且他们还在筹划出书。课堂上初见,让人好生羡慕。
女孩依然是一篇也没有入选。总之各种理由被打回。内心沮丧不已又不知从何改进。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她的讲话,演讲中。说着说着,听者的注意力就散了。女孩琢磨着自己离付老师说的能写善讲差距在哪儿?
一次在外地,女孩和朋友约好了去一个地方,顺着清楚的地图走,却怎么也找不到确切的位置,和朋友又没有联系上,她一个人骑着单车在陌生的城市马路上几乎来回画圈的找,当内心的焦灼感无法耐受,泪水滑落脸庞。女孩似乎察觉到了“不聚焦”和找不到路的关联......
知道了,感受到了,如何改变?女孩想起上初中学散文时,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可她呢?找不到东西,找不到路,总之各种找不到,形散神又散的是她自己。
持久的精神分析学习让女孩感觉这背后一定有猫腻。是什么呢?
写不出文章,无法清晰表达,是因为不敢写、不能表达
一时没有头绪,女孩凭着感觉,她将自己丢进课堂,扔进分析......
课堂上女孩经常被他人的经历深深触动到泪水的不经意滑落,感慨每个生命虽困苦但依旧坚韧且充满生机。老师的话语一次次将内心触碰、扰动、甚至点穴般定住。理解了很多日常所不能理解的事件、感受,她从曾老师那里懂得了生命的“相遇时刻”。
一次次的学习、分析,一次次的看到小女孩是如何在一个暴躁的父亲面前,经常吵架的双亲面前表达与做事的。那生怕自己话没说对、事儿没做好,惹大人生气、畏首畏尾的样子,那说话探头探脑,生怕哪句不对,边观察边说,说出去的话根据情境随时或调头或拐弯、或咽下的小心翼翼......
因为有时绕的弯太多,有时绕弯时被打断,小女孩由于紧张经常找不到最初想要说的是什么。当想要走的路,找不到了,迷路时,情急下小女孩只好选择放弃,只要能逃过一劫,找不到路又算什么呢?
小女孩长大了,可以直接表达了,可习惯性地反应,她依然小心翼翼、探头探脑地表达,无法聚焦,因为当聚焦内心的恐惧会被触发。她不敢、不能真实表达,因为清晰的表达的那个人,是她所不熟悉的,她已经习惯于绕弯、随时转向或耻于直接表达内在的真实。
说话如此,写作如此,生活中处事的思维亦如此......只要直接,就会心生恐惧,下意识的调头、转向、言不由衷。
当看到这一切,小女孩难过、悲伤于自己曾经的成长,感慨于精神分析的动力与魅力,她被老师、被咨询师的抱持下,可以真实地表达了。
她一次次的在对方的允许中训练简洁、直接的表达,在对方的接纳中陈述喜怒哀乐。也一次次从被接纳中,转向自我接纳。
这是学习的过程,是自我成长的过程,亦是破除潜意识障碍,将内在真实的感受直接表达的过程。
曾经的小女孩渐渐长大,她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秘密、事实:当潜意识障碍被破除,当能直接、真实表达,书本的内容,可以用浅显的道理讲出来,内心的话语、内化的知识,可以用聚焦的方式顺畅地流动出来......
内化和吸收知识不能,源于不敢在关系里持久、安全地停留
小女孩长大后嫁了一个很熟悉她的高中同学,婚后她发现一件奇怪的事,高中时女孩是学霸,高考前有2次模拟历史考卷,被顽皮的男生从在学校任课的妈妈那里偷了出来,就因为他们之间打了赌,看事先拿到考卷的男孩们能得高分, 还是这个女孩能得高分。
结果当然是男孩们输了。这件事,毕业后多年还经常被同学们谈起。
可生活中,女孩几乎完全记不住历史都学了什么,倒是不怎么学霸的爱人和孩子讲起历史来,那份了然于胸的感觉让女孩想起自己高中时被男生们羡慕的样子。女孩好困惑,当时那份对历史的热爱、良好的记忆都哪里去了?她可是几乎知道每个知识点在哪页、历史永远考第一的啊。
不仅是历史,很多科目都是这样。明明学得很好,但是几无记忆。
她一直以为是自己记忆不好,学完都忘记了。直到接触了精神分析、家庭治疗。
原来是当逐渐长大,她将内心深处的不安全连同那个当下的所有都一起丢掉了,当然只是她以为的丢掉了,其实是恐惧、不安,被她全部压在潜意识里了。这些知识就不被意识层面所熟知了。
源于恐惧,源于成长中的被养育,女孩常分不清哪个是现在的自己、哪个是过去的小女孩,那份不安是她所熟悉的,她虽然连同不安丢掉了一些东西,但不安却一直还带在身上。
当课程中、分析中,这一切逐渐浮出水面,她意识到原来所学不能所用,所学不能很好的讲出来,内化和吸收知识不能,源于潜意识出于对她的保护,让她不敢、不能在关系里持久、安全地停留。
因为一个人即便是和一本书的关系,也来源于早年和母亲,和养育者的关系。妈妈是孩子心里的第一道肌肤,家庭何尝不是呢?
当这份原初的链接是有恐惧和不安在,孩子会内化这样一个事实,所有的链接者都有威胁,这份不安将导致他无法在一段关系中停留,无法在知识里恣意地徜徉,无法自由自在地呼吸。
和书本知识的链接,又何尝不是和写书的人链接?而带着这样的感受,如何能持久地和知识、和作者链接并长久地浸润其中呢?
当从精神分析、家庭治疗的视角下看到这一切,小女孩的潜意识障碍被一点点松动、破除,小女孩说现在写文章有种文字从身体流动出来的感觉,讲话更是流动......这感觉真好,笑容不时洋溢在她的脸上。
破除潜意识障碍,轻松建立关系即在破除读书、讲书及书写障碍
从开篇写到这里,小女孩用去了1个小时零20分钟。这里有个明显的对比,不仅是开篇,她的文章屡屡被打回。还有一个对比,就是她虽是高中学霸,但是高考因作文跑题失利并没有考上理想大学。此后,她下了好多功夫,读了好多书,想一雪高考作文失利的耻辱但都没能成行。直到接触精神分析和家庭治疗。
她想,在经过精神分析和家庭治疗训练的她,如果现在面对付丽娟老师,她也许也会得到像夸奖欧阳翼“能写也会讲”的鼓励呢。她能写,而且写得快,她能讲,几百人的场,她自如得像脱口秀一样,让知识在她身上安全、恣意地流淌。
这让我想到一个焦虑的青春期孩子的妈妈向李仑老师提出的问题,孩子如此聪明,为何学习那么差劲?李仑老师说,看起来你以为聪明和学习好是划等号的,事实不然。孩子聪明但学习不好,是孩子无法安心学习,他无法心静,找出他心不静的真正原因也许才能靠近事实的真相,再去看学习成绩。
这个回答令这个妈妈深深地反思 ,因为长久高强度焦虑的传递,已经令孩子内心的情绪容器充满且无从卸载,孩子内在被焦虑填得满满的,再也没有一丝缝隙再去容纳青春期的发展任务、学习任务,成绩从何谈起呢?
当女孩能将重压在潜意识的障碍一点点破除,那些能自如、轻松表达的情感、话语在关系中建立、链接和流动,当关系稳稳的在,当情感轻松的链接上,真诚、真实的交流、表达与顺畅的沟通就成为生活中的常态。
这曾经是小女孩寻觅很久的法门,现在一点点地实现着。那份人际交往中的惬意,源于内在的不紧张、说错了也没关系、被接纳的安全体验。
潜藏在里面很久的各路所思、所学、所想都排着队往外涌,终于可以顺畅自如地呼吸了。
带着话题、带着知识、带着想要写好文章的动力,轻松、愉悦地讲我心、写我心......
当能这样做时,关系是融洽的,情感是愉悦的,人是放松的、安全的。
没错,写到这,我看了一下时间,现在是1小时40分钟。
没错,你也许猜到了,文中的描述的女孩是我。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UM心理,邀请了三位畅销书的作家张天布、刘丹、曾奇峰
迎来了UM云心场,首场主题沙龙活动
翻转课堂
让你轻松读书、读懂、会用
和作者建立链接与关系
让阅读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