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婴幼儿中,“早产儿”(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是一个并不少见而又比较特殊的群体。
由于他们待在妈妈身体里的时间相对足月儿更短,身体很多方面(如神经系统、肺、听力、视力、免疫系统等)的发育都不够成熟,所以相对来说也更容易感染疾病。
我们知道,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力武器。但很多早产宝宝由于各种原因(体重过轻、颅内出血、黄疸、先心病等)无法按时接种疫苗,这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更多风险。
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应按足月儿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多数情况下,他们对常规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与足月儿无明显差异[1]。
所以一般来说,早产儿可以正常接种各类疫苗(特殊情况下文中有说明)。
今天正值「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接种疫苗,防控疾病,守卫健康,守护一生”。
我们来捋一捋:早产宝宝的疫苗接种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
图 源 | pixabay
乙肝疫苗
正常足月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该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而早产儿接种乙肝疫苗还取决于出生体重和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否为阳性[2]:
母亲HbsAg阳性或未知,无论出生体重多少,都必须在出生12小时之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然后在1、2、7月龄分别接种3剂乙肝疫苗(即一共接种4剂乙肝疫苗);
母亲HbsAg阴性且宝宝出生体重>2kg,可在出生0、1、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与正常足月儿一致,即一共接种3剂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