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男童被狗活活咬死!脸被嚼碎,血溅当场:我劝你别再让孩子轻易接近动物……
2021 年 04 月 29 日 06:05 琼海之窗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局长~用娘心调查育儿知识问题,为宝妈们拨开育儿道路上的迷雾,真相只有一个!一定要持续关注局长哦~
前几天,重庆市发生了一起悲剧,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在上学途中,不幸被3条恶犬咬死。记者在当地采访时,有居民介绍:“几条狗子,凶得很,前段时间就咬伤过人,甚至几天前还把附近邻居家的一条大狗直接咬死。”今年5月1日起,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开始施行,明确规定:单位和个人饲养犬只,应按规定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同时,携带犬只出户的,应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除了法律法规对动物防疫和动物饲养人进行约束以外,,作为家长也要关注孩子和动物接触的界限,了解相关风险,避免把孩子置于危险当中。虽然我们接触到野生动物的机会比较小,但野生动物对人类攻击导致的后果,往往比宠物的攻击严重得多。
因此,大家旅游的时候,面对野生动物时千万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喂食,或者跟它们做出亲密的身体接触。相比野生动物,宠物对人类的攻击更为常见,相关的新闻事件也是层出不穷。尤其是孩子被严重咬伤、差点丧命的案例,让人看了无比心痛。
所有动物出于本能,都是有攻击性的,比如宠物狗,也可能会在受到威胁、保护幼崽等情况下,对人类发起攻击。
人类被动物攻击后不仅会导致外伤,伤口继发性感染,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甚至有致死风险。历史上有众多严重的疾病都是人畜共患病,比如大家熟悉的新冠、SARS、禽流感、狂犬病、鼠疫、口蹄疫、疯牛病。
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疫病,它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的形式。目前已知有超过200种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传染的途径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和节肢动物传播。有一部分传染源集中在狗和猫,其余的传染源有鸟类、爬行动物、家畜、野生动物。如果不小心被动物伤害了,对伤口的急救处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与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一定要清洗彻底,不少于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将残留在皮肤中的清洗剂清理干净。接着进行消毒,可用碘伏、碘酒等含碘制剂,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其他皮肤粘膜消毒剂处理伤口。如果伤口较大、较深,就需要尽快就医,由相应的专科医生进行下一步处理。
日常生活中,狂犬病是我们最耳熟能详的被动物伤害后发生的疾病。
虽然名为“狂犬病疫苗”,大部分狂犬病也是因为被狗咬伤造成,但这种病毒不仅是狗的身上才存在。猫、狐狸、黄鼠狼、狼、蝙蝠等野生动物均可能携带此类病毒。所以,与以上动物接触时要多加小心,万一被咬伤、舔伤、抓伤,或这些动物接触到身体的粘膜层及原有未愈合的伤口,应该及时进行伤口的处理,并考虑尽快注射狂犬病疫苗。
需要注意的是,仅仅注射狂犬病疫苗是不能百分百预防狂犬病发作的。
处理伤口,尽量清除病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并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需要同时注射免疫制剂。被咬伤之后,要视伤口的暴露等级来确定是否需要打疫苗。
如果有必要打疫苗,就要尽早接种,这样可以早点产生病毒抗体,将前往神经中枢路上的病毒消灭,防止病发。
有父母看到“暴露于蝙蝠”可能会觉得很疑惑,确实,只要是暴露于蝙蝠就属于三级暴露,不管有没有破皮,有没有出血。
局长在这里还想强调:不要肉眼看到皮肤没有破损,就认为属于一级暴露。如果有所怀疑,可以用生理盐水或酒精擦拭接触部位的皮肤,有刺痛时,说明有破损,应该属于二级暴露。● 避免不必要的动物接触,和动物保持距离,尤其是蝙蝠、蛇类、鸟类、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 避免接触活体宰杀,支持中央检疫、集中屠宰。不剥皮、不吃病死的动物。● 如家中饲养宠物,应到宠物诊所检疫后再饲养,并注意不将宠物放养,接触后勤洗手。● 防止跳蚤叮咬,可使用驱虫剂、杀虫剂,使用时注意安全。
● 发现动物源性传染病或疑似病例、不明原因的急死病人、病死的动物应立即上报。小朋友都很热爱动物,但有时候过分接触带来的伤害却是我们无法承受的,没有什么比安全成长更重要的了。本文由妈妈网独家专栏「妈妈调查局」特约供稿,版权归妈妈网所有,如果想转载,请联系我们取得授权。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