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孩子比喻成树上的一朵花,那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其实最终还是要看父母这颗树是什么样的。
毕竟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作为父母就要首先成为那样的人。
据店员介绍,当天这两家人几乎同时到店,在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有了茶位。于是在其中一家人坐下没多久,另外一家就很不客气的也直接坐下了。不知怎么的,两家人就起了争执……
为抢座,其中一个穿黄色上衣的女士上前和另一家人争执了起来。而另一家其中一个戴眼镜的男子挥手就是一拳打在黄衣女士的身上,黄衣女士的母亲和朋友看着同伴被打,赶紧上手帮忙,于是两家人扭打了起来。
期间,眼镜男抄起桌子上的餐具和水壶,狠狠地砸向黄衣女士,平静整洁的餐桌瞬间变成了两家人互殴的战场,眼见着越打越激烈,餐厅管理人员和保安都赶来劝阻,花了很大力气才把他们分开。
(图片来源:网络)
触目惊心的是,就在这几个成年人热火朝天地互殴的时候,有一个小女孩一直呆呆地坐在座位上。
想必孩子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场景吓坏了,因为她无法理解,为什么平日里看上去那么温柔的妈妈,为了一顿饭,就变成了暴戾的“母狮子”?
(图片来源:网络)
母亲节,原本是一个神圣又温馨的日子。本该被赞美和尊重的妈妈,变得恐怖又狰狞。
而另一家戴眼镜的男子不顾体面的争座位也就算了,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把孩子当空气。
明明是用合理的言语就能解决的问题,却非要当着孩子面打架斗殴。
岂知情绪一旦战胜理智,都会变成一个模样:失去了风度,忽略了体面,也忘了自己的身份是为人父母。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视频:
一对年轻父母因为闹离婚,情绪激动大打出手,孩子吓得蜷缩在墙角,无奈之下只好报警求助。民警赶到后经过劝说,准备把孩子父母接到派出所再次调解。
(图片来源:网络)
岂知半途中,父亲情绪再度失控,拿起菜刀狂砍警车副驾驶座位,把一旁的儿子吓得双手捂头,瑟瑟发抖。
看到这一幕,连民警都忍不住了:“你这样做,有没有想过你的儿子,他看到自己的父亲这个样子,会怎么想?”
想必他早已忘记,他除了是丈夫,还是一个父亲!
曾经在公园里,我亲眼目睹过两个小男孩放风筝,不小心将风筝线缠在了一起,两个孩子打了起来,他们的爸爸不去劝阻各自的孩子,反而也加入战斗,导致两个孩子的妈妈也厮打了起来,两家人打得鼻青脸肿,最后路人报了警,警察赶到现场才制止了这场恶斗。
这些父母信奉拳头才是硬道理,他们脾气暴躁且没有正确的是非观,不管自己是不是有错在先,只要自己吃了亏或者眼见孩子吃了亏,也不管对方是男是女,就只会出拳。随时随地,在孩子面前“直播”互殴。
初中时的一个女同学,如今已经32岁的年纪了。因为小时候经常目睹爸妈打架,至今未婚,用百孔千疮来形容她的童年,一点也不为过。
(图片来源:网络)
她的父母是一对火药桶,点火就着,激烈了还会升级到用刀互捅。父母动辄就在她面前打架,导致她特别胆小,看见学校有同学打架就浑身哆嗦,看见尖锐的东西就要大叫,到现在30多岁了还在恐婚。
把家庭变成战场的父母,最容易养出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的孩子。
因为在这些孩子的印象里,父母感情不和,家庭气氛破裂冷清,这种变态的氛围会直接导致孩子不喜欢与人亲近,没有安全感,喜欢独处,进而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问题,,随之也会加大校园暴力、抑郁症、问题少年的概率。
而那些在公共场所喜欢用拳头和暴力宣泄情绪的父母,也教育不出冷静又讲道理的孩子。
因为父母动辄就喜欢挥拳打人的样子,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导致长大后的他们面对任何事情都喜欢用拳头和暴力解决。
当然,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那些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的父母们,当你挥舞着拳头去捍卫自尊的时候,可曾考虑过孩子的人身安全?
一位妈妈抱着女儿去坐摇摇车,期间,妈妈去卫生间暂时离开了一会,小女孩看不见妈妈就从摇摇车上爬了下来,不小心摔在地上哭了。
妈妈出来一看孩子哭了,就对着离几米远的女店员大喊:“你是干什么吃的,也不看着点孩子?摔坏了孩子我跟你没完!”
一脸懵逼的店员想弄清发生了什么,就和她争论了起来,没想到这位妈妈从大吼变成大骂,还用拳头使劲砸店员的电脑。而她怀里的孩子,从起初的委屈到一脸茫然最后变成了哇哇大哭。
当时,我看得特别紧张,万一店员也是个不好惹的人,搬起电脑砸下去,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所幸,店员的情绪控制能力很强,即使气到哭也没有回骂一句。
但我还是忍不住为孩子担心,摊上这样一位把争吵当饭吃的妈妈,能保证以后都是好运气么?
心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三角化,其本质是两个人的关系没有办法自行处理,就会利用到第三个人。
就像这个妈妈一样,本身是她做空没有尽好照顾孩子的本职,却把责任推到店员身上,并且把孩子当成吵架的理由。
殊不知,在孩子的眼里,成年人之间的大打出手,是最惊悚的恐怖片。而且这种行为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进一步激化矛盾,甚至会让孩子受到无端的伤害。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妈妈是一面镜子,爸爸是一个榜样,身边的社会人则是一个参照物。
一面好的镜子能帮助孩子审视自己,一个好的榜样能赋予孩子行动的力量,一个善良的参照物能够鼓励孩子,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纵目而望,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有着相同的生活轨迹,未来会是别人的父母,但曾经也都是别人的孩子。
因此,无论有着怎样的身份,都请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善良的参照物,少一些冲动和偏见,多一些宽容和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