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3月刊的“特别策划”讲食虫植物,很多读者纷纷感叹,虽然早听过它们的名号,但食虫植物适应多变环境的能力还是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其实,除了食虫植物,高寒山地植物、热带雨林植物、荒漠植物,各有各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且看——
又干又冷?改换造型
在高寒山地生活的植物,常要面对寒冷、干燥、风沙和变化巨大的昼夜温度等问题。要知道,这里年降雨量只有250毫米以下,而且下的几乎都是冰雪,想活下来并不容易。
火绒草的叶和花被棉毛包裹着,就像穿了件羽绒服。
图片来自: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植物的“智慧”》一书
针对这种极端环境,植物自有绝招。它们外表大都很矮小,常呈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这样既能保温,又能减少水分增发。有些种类芽上长着鳞片,叶片上常有油脂保护,有点像我们穿的羽绒服,保温效果非常好。还有些植物表面有蜡粉和绒毛,能吸收更多的红外线为自己保温。
竞争激烈?直接绞杀
再看另一个环境——热带雨林。这里水热条件丰富,按理很适合植物生长。不过植物数量一多,彼此之间的竞争就很激烈,尤其是对光的竞争。
为此,有些植物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绞杀现象”。例如,桑科榕属植物的不定根靠在一起时,能够互相连成一体。这样,,它们就能把“竞争者”牢牢缠住直至死亡,以此抢到宝贵的阳光。
榕树把中间的这棵树绞杀致死。
图片来自: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植物的“智慧”》一书
此外,热带地区常有台风或暴雨发生。有些树的根部类似宽大的木板,能够牢牢扎进地面,就像人扎着马步一样,不会轻易被大风吹倒。图片来自: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植物的“智慧”》一书
干旱暴晒?疯狂扎根
地球上的地貌种类多样,有湿热的雨林,也有干旱的荒漠。降水稀少、风大多沙、日照强烈是荒漠里的常态。即便这样,仍然有少数植物在这里“安营扎寨”。
骆驼刺是骆驼的主要食物之一,它地上部分也就40-50厘米,但地下部分深达15米!而且在幼苗生长期,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长得快得多。这样,它们就能利用深层水为自己续命。
骆驼刺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植物的“智慧”》一书
面对炙烤的阳光,阿尔泰独尾草会夏眠,停止生长,静静等待酷热季节过去,迎来下一个生长季。图为阿尔泰独尾草休眠的地下根和与等待合适时机继续生长的芽。图片来自: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植物的“智慧”》一书
以上只是植物应对多变环境的几个例子。事实上,被子植物来到地球一亿多年了,到现在演化出二十多万种、一万数千个属、四百多个科,没有适应多变环境的能耐、本事,是不能成为现在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大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