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天盆柴达木,星外海西州
2021 年 06 月 19 日 12:02 琼海之窗
六月的海北州,青海湖畔的主色调是黄绿蓝。摄影:松鼠鱼青海北半部,是整个青海省人口和经济的重心所在。青海北部四个主要的州市,皆以相对于青海湖这个如海之大湖的地理方位,分别被命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东市。其中,海西州不仅是青海省面积最大的州,而且它囊括了著名的柴达木盆地,还代管有长江源的沱沱河流域,同时地跨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等大山脉。因此,在地理地貌特征上,说海西州“最青海”、“最高原”并不为过。但如果你以为海西州的面貌就是雪域高寒、荒漠苍茫,那就失之偏颇了。作为海西州主体的柴达木盆地,也是海西州的宜人魅力和独特风采所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总编单之蔷先生,曾用“对边疆,它像内地;对内地,它像边疆”,来形容青海的地理特征。而柴达木盆地,也是这样一个似高似低、可南可北、亦东亦西的特殊地理单元。可以说,对西北干旱区,它像青藏高原;对青藏高原,它像西北干旱区。当然,作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在地质构造以及地理地貌区划上,被归属于青藏高原是有道理的。青藏高原北缘的大山脉——阿尔金山、祁连山,将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分隔开。柴达木盆地 2670 米至 3200 米的海拔,也高出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大约 1200 米至 2000 米以上,堪称世界上罕见的高原“天盆”,其面积约 25.1 万平方千米,中国 30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有 22 个的面积都不及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虽属于青藏高原的地理范畴,但它却是整个青藏高原平均海拔最低之处。不仅有宜农宜牧的广大区域,更因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而被誉为“聚宝盆”,也可以说,柴达木就是海西州的代名词。沙尘之下,海西州首府德令哈附近的柴达木盆地景观,辫状河流、湿地、沙地、盐泽。摄影:范晓至少在距今 2300 万年左右的古近纪与新近纪之交,由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碰撞以及青藏地区的抬升,柴达木这个大盆地就开始断陷形成,相对应的是环绕盆地周边的大山脉的隆起。源自周边高山的众多河流汇聚于此,使这个内流盆地曾经是大湖浩淼、水天一色。而随着高原隆升到足以阻隔南来暖湿气流的高度,气候也日趋干旱,它成了被遮挡在昆仑山北侧“雨影”里的“天盆”,蒸发量是降水量的 150 多倍,就像一口巨大的蒸锅,水分蒸发、湖泊干缩、咸化,大量盐类开始在盆地中沉积下来。柴达木盆地东南边缘诺木洪的贝壳梁所产的贝壳化石,它是柴达木盆地的大湖极盛时高水位的见证,也记录了随着青藏高原隆升,气候干旱化,湖泊的退缩与干涸。图据海西州民族博物馆柴达木这个地名是蒙古语,有两种不同的释义:一是“辽阔的地方”;一是“盐泽”。后一种解释也许更能反映它的特点。这个“聚宝盆”最重要的宝藏,就是在盆地特定的地质演化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巨大盐类矿藏。原大柴旦化工厂盐湖采矿队的采矿区,多年开采后,慢慢变成了如今吸引无数人前往的“翡翠湖”,铜离子带来的蒂芙尼蓝如梦似幻。摄影:可可西里摄影师如此宏伟壮观的高原盐湖盐泽盆地,在世界上,也许只有美国西部高原的内华达山脉和瓦萨奇山脉之间的大盆地-大盐湖,以及玻利维亚高原上的科伊帕萨-乌尤尼盐沼,可以拿来作比较。但柴达木盆地的封闭性更好、规模更大,它所依托的青藏高原的高大广阔,也远非美洲的高原能比。所以,柴达木盆地的盐湖矿藏才能独领风骚。海西州乌兰县的柯柯盐湖,是柴达木盆地中一座固液相并存的大型石盐矿床,富有几何之美的盐田绵延向远方,充满节奏感和艺术性。摄影:李建美国大盐湖的盐类储量约 60 亿吨,而柴达木盆地仅察尔汗盐湖的盐类储量就达 550 亿吨,加上昆特依、柯柯、一里坪等几个主要盐湖,盐类储量即可达 1320 亿吨。玻利维亚科萨帕依-乌尤尼盐沼的面积约 11200 平方千米,而柴达木盆地的盐类沉积面积至少有 15600 平方千米。中国第一大盐湖——察尔汗盐湖,面积仅次于南美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湖,也是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摄影:可可西里摄影师有意思的是,柴达木的许多盐湖,并不都像茶卡盐湖那样,盐池苍茫,晶莹剔透,如天空之镜。像察尔汗、大浪滩这样的大盐湖,都是盐泽已干化,盐类多已固结成盐岩的干盐湖、干盐滩,只是在盐岩的晶体和孔隙间,残存有液态的卤水。当人们引水溶盐,开采盐类矿产时,这些人工开出的盐田,又因为盐类成分的差异,池水又呈现出各不相同的鲜艳色彩,成为柴达木盆地的一大景观。柴达木盆地干盐湖、干盐滩的表面特征。表面有沙土沉积,下面是厚厚而又坚硬的盐岩层。青藏公路跨越柴达木最大的干盐湖察尔汗的路段,即被称为“万丈盐桥“。摄影:范晓柴达木盐湖的盐类矿藏多、大、富、全。除了食盐外,还包括了钾、镁、锂、锶、硼等多种盐类,其储量多居中国第一。其中,察尔汗特大型钾盐矿床、大浪滩大型钾盐矿床,已探明的钾盐储量就占了中国总储量的 97%。这给现代盐化工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柴达木盆地从新生代以来几千万年的不断沉陷中,堆积了厚度超过 1 万米的泥沙物质,而埋藏于其中的许多生物体,正是生成油气的物源。1947 年,国民政府组织的调查队,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的茫崖发现了罕见的厚达 150 米的油砂层,由此揭开了柴达木油气矿藏的面纱。1949 年以后,柴达木盆地成为中国油气勘探最重要的地区之一。1955 年,首次在茫崖油泉子钻获工业油流。1960 年,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冷湖油田成为当时中国的四大油田之一。冷湖老石油基地遗址。图源:中新网|赵凛松
近年来,随着英东、扎哈泉、英西等大油田,以及东坪、昆北等大气田的发现,柴达木这个老石油基地出现了新的爆发式增长,显示它并未步入老年,而是正在成长的青壮年。目前,柴达木盆地生产的油气当量连续 7 年保持在 700 万吨以上,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持续稳产的油田之一,巩固了它作为青、藏、甘、宁等省区重要能源供应基地的地位。据估算,柴达木盆地的生油面积约 9000 平方千米,总生油量约 240 亿吨,可利用的油气资源量约 70 亿吨(其中石油资源量约 38 亿吨,折合 266 亿桶;天然气资源量按油气当量换算约为 3.6 万亿立方米),现在的探明率仅占 17%,发展潜力巨大。以茫崖特大型石棉矿床为代表的一批石棉矿,其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 40%。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