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崔崑:为贫困学生捐款超1000万元
移动版 时间:2021-10-28 08:41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崔崑。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长江网讯(记者陈晓彤 赵家新)今年7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崔崑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后,他动情地说:“我今年已是96岁,亲眼看见了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深感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伟大和正确。我将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为党的事业奉献余热。”
崔崑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金属材料专业人才。他的研究成果曾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7年,崔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称“钢铁院士”。他用一生勤奋,报效祖国。2006年,崔崑告别教学与科研工作,81岁的老人自学计算机,花七年时间敲出200多万字的《钢的成分、组织与构造》,这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特殊钢的专著。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原党总支书记郑恩焰既是崔崑的学生,也是崔崑的同事。“我和崔老师共事有30多年了。”郑恩焰眼中的崔崑,治学严谨,对自己、对同事、对学生都很严,特别是在科研上,更是一丝不苟,从不假手他人。
郑恩焰介绍,1958年崔崑前往苏联学习,1960年,崔老师学成回国。那时,我国工业生产急需高性能新型模具钢,却无力自主生产,进口价格是普通钢的10倍以上。崔老心急如焚,和同事们加紧建设实验室。“有些能买的帮着买,买不到的盐炉实验就自己动手做。”
那时候没有温控自动化技术,他们只能用最“土”的办法控温——眼睛紧紧盯着温度显示仪,往往一盯就是一个通宵。每一场实验,崔崑老师都坚持亲自在场。崔老师说:“超过10℃,实验就不够准确,影响实验结果,因为这个不准,实验就前功尽弃。”
1964年,崔崑老师带领同事建成了装备完整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验室,新模具钢制成的模具打破了国外垄断。
郑恩焰表示,崔崑老师研发的模具钢,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为国家创造了2亿多元的价值,,之后他的一系列发明和研究给国家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
2013年,崔崑夫妇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420万元,设立“勤奋励志助学金”,每年向每名受助学生发放助学金8000元。2018年,崔崑夫妇再捐180万元。2020年7月,老两口又拿出400万元,设立“新生助学金”,每年向133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每人资助6000元,两位老人计划用4年时间完成这笔捐助,捐到崔崑院士99岁。截至目前,崔崑夫妇所捐金额超过1000万元,受益者超过500人次。
【编辑:彭建成】
更多新闻 >>
- 习近平同美国副总统简短交谈(2022-11-20)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2022-11-20)
- 从疫情发生地返回是否要隔离?权威回应来了(2022-11-20)
- 新华社评论员:既要整治层层加码,也要防止放松防控(2022-11-20)
- 习近平同泰国总理举行会谈(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