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这里是湖北】十堰:绘乡村振兴之景 望山看水更有韵

移动版    时间:2021-11-23 03:57

  11月14日,初冬的暖阳普照大地。走进茅箭区茅塔乡大坪村,只见四五十个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棚内一垄垄青翠欲滴的草莓苗正开花结果,各种品种的葡萄树、桃树枝繁叶茂;整洁的村道两旁,分布排列着褐墙黛瓦的两层民居……

  产业兴、环境美的大坪村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彭艳介绍,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83.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5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5.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部完成、8个贫困县(市、区)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同时,全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积极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全面开展生态村庄建设,健全完善乡村治理格局,一幅幅美丽乡村建设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产业兴旺,鼓起钱袋子

  今年“十一”期间,竹溪县中峰镇贡米文化产业园内热闹非凡,游客们摸鱼、抓虾、闻稻香、听山歌……“去年我们村仅贡米一项,产值就超过12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余元。”中峰镇青草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大荣说。

  青草坪村有贡米基地600余亩。近年来在镇政府统一引导下,该村将田地有偿转让给湖北双竹生态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变零散种植为集中种植,推行鱼稻共生、鸭稻连作,实现贡米种植、加工、旅游体验深度融合。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5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培育产业作为农民致富的治本之策,以易迁安置区为中心,建设产业基地,创办扶贫车间,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6000万元,由市级领导担任产业链长,持续做强食用菌、茶叶、生猪、黄酒、水果(柑橘、猕猴桃)、木本油料等六大特色产业,累计发展特色产业基地612.3万亩。

  生态宜居,过上好日子

  “沿河大道通三湾,樱花开在路两边,,闲暇走在大道上,高歌细语肩并肩。”走进房县军店镇中村村,该村老党员陈绪成用一首自编的打油诗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赞叹。

  中村村党支部书记程学明告诉记者,2015年以来,村里在各级各部门扶持下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投资3000余万元,新修产业路10公里、沿河路6公里,扩宽并黑化进村主干道6.2公里,建成白鹤湾大桥、宋家湾大桥;建成可容纳132户居民的生态扶贫搬迁小区1个,配套建设猪栏74个;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村级卫生服务站、休闲文化广场,栽植绿化树、果树8万余株,新增绿地2万余平方米。

  中村村是我市300余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之一。5年来,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点带面,围绕宜居住房、清洁生产、环境治理、饮水安全、通畅路网和乡村绿化“六大工程”,坚持“绿、净、齐、富、厚、和”六字标准,不断改善提升乡村风貌。全市累计建改18.4万座农村户厕、2000余座农村公厕,提前完成“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1815个行政村实现清洁行动和常态化保洁全覆盖。过去“脏乱差”的村庄,如今变成“绿净美”的生态宜居乡村。

  治理有效,走出新路子

  “自从有了红白理事会,村里就没有大操大办现象了,老百姓省钱省事省心。”提到红白理事会,郧阳区谭山镇腰庄村村民刘伟赞不绝口。

  腰庄村党支部书记高雷介绍,该村推举政治素质好、群众威望高的村民组建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给村民发“明白纸”,规定摆宴时间、餐饮标准等内容,近年来为村民节约各类花销100余万元,村风民风不断向好。

  我市大力开展乡村治理提升行动,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行“365”工作法,即组建“三员三长”(党员、警员、网格员+组长、联防队长、楼栋长),实行“六查六防”(疫情防控筛查防反弹、环境卫生督查防脏乱、矛盾纠纷排查防激化、安全生产检查防事故、规划建设审查防违章、林火洪汛巡查防灾害),实现“五治五和”(政治引领聚民心、法治保障化民怨、德治教化润民风、自治强基顺民意、智治支撑保民安;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畅、社会和谐、生态和美),农民群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

  【编辑:朱曦东】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43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