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偷100块钱被家长扭送警局的男孩,终于明白父母最大的无知是……
2021 年 12 月 03 日 20:01 琼海之窗
偷钱,是孩子心理不成熟的表现。觉察背后的需要和情绪,有原则地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秘密武器。“警察同志你好,请把这个孩子抓起来,他偷了我们100块。”当天,一对夫妻把一个十几岁的男孩拉到派出所,请求民警抓人。原来男孩为了去同学家玩,不好意思两手空空,看到家里有钱,就直接“拿”走了。事情败露后,父母想给他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就出此大招,将孩子“转交”给了警察。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父母道歉,并承诺将剩余的钱还给父母,以后做家务赚零花钱。看上去,一切都尘埃落定,父母的教育有了最好的结果。一部分父母支持,认为孩子偷钱应该这样教育,避免“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也有不少家长持反对意见,认为这么早给孩子贴上标签,动不动就吓唬和严惩,对孩子伤害更大。不管是哪一种看法,在众多父母眼里,都只看到了孩子“偷钱”的错误行为。可是又有谁,能真正看透这个10岁男孩背后的委屈呢?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偷”是不道德的行为,理应狠狠管教,断了孩子的坏毛病。江西一名11岁男孩,因偷家里的钱跑去上网,彻夜未归,妈妈等他回来后,就将他绑在阳台的晾衣架上,用树枝不停地抽打。路过的旁人看不过去,赶紧拨打110报警,及时把奄奄一息的男孩救了下来。因为嘴馋,偷偷拿了爸爸的钱去买零食,被发现后,爸爸气得拿绳子死死捆住他的手,还命令他扎好马步,同时还要接受“滴蜡”惩罚。即使孩子犯了错,但父母过分的严厉和粗暴,非但解决不了孩子的行为问题,反而会把孩子逼到绝望的死角里。“惩罚更容易让孩子相信他是个坏孩子——因为他行为不端,所以才惹父母愤怒。”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被惩罚过后,反倒变本加厉的原因。或许一开始,孩子迫于压力,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但父母那些过激的言行,冷酷无情的态度,足以摧毁孩子的自尊心。往后的人生,他会很难正确看待自己,要么破罐子破摔,要么变得怯弱胆小。新加坡著名演员郑惠玉在一次采访中讲过自己小时候偷钱的经历。当时她很小不懂事,每天都会拿爸爸2块钱存起来,后来被爸爸发现了,打得半死。从此以后,她在心里留下了不小的阴影,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敢欠别人东西,即便是借,也会觉得特别没安全感,恨不得赶紧还回去。殊不知,拿捏不好教育的尺度,再多的“爱”都是徒劳的。有人在网上做过一个调查:大家小时候偷拿过家里钱吗?大部分人的童年时代里,都有过当“小偷”的经历,偷硬币、偷钞票。无一例外,被发现还好,一旦被发现,免不了一顿批评和责罚。好端端的小孩,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变坏,学会这些偷鸡摸狗的坏事。作为一名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就经常收到有关孩子偷钱的家长求助。特别是有钱人家的孩子,父母更不明白,孩子不缺钱,想要什么都给什么,但为什么还喜欢把手伸进父母的钱包偷钱。李玫瑾教授表示,比起问“为什么”,父母更应该清楚孩子的成长规律和行为动机。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道德认知理论,8~11岁的孩子处于合作道德阶段,行为模式更多会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孩子,看问题的角度更多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标准,对于“你的”“我的”的概念还并不清晰。记得我小时候,家里进门玄关挂着一个零钱袋,里面装满了一毛、两毛、五毛,是妈妈每次买菜后的剩钱。为了买嘴馋很久的零食,我从零钱袋里掏出了5张五毛钱,心想,肯定没人发现。但毕竟是没问过妈妈就拿家里的东西,总是有点心虚,生怕被妈妈戳穿一切。现在想想,很多孩子第一次“偷”,并非恶意,只是想要一种“自主”。在他的观念里,“钱”能买到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钱”等于一切。
孩子“偷钱”的行为,往往跟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有关。这并非是孩子道德出问题或行差踏错,而是他拥有“自我”概念的必经阶段。因为家里条件一般,妈妈每天要打两份工,早出晚归,所以男孩和妈妈相处甚少,几乎没什么时间交流。有一天,他想买东西,不敢跟妈妈开口,便偷拿奶奶的钱。见奶奶发现后也没骂他,就“斗胆”翻动妈妈的钱包。妈妈气急败坏,根本无法接受,自己倾注一切心血辛辛苦苦培养的孩子,竟把手伸进了自己的钱包,学会了偷钱!盛怒之下,妈妈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始终无法理解孩子。可怜的男孩,被暴打后哭喊道:“我想买东西,你们不给;我偷钱,就是想你们关心我。”原来儿子“偷钱”的背后,藏着无处安放、无人理解的委屈和痛苦。电视剧《婚里婚外》中,原本乖巧听话的浩浩因为偷窃,让父母苦恼无比。特别是独自照顾他的妈妈,更是难过至极。为了纠正他“偷”的坏习惯,爸爸特地带他去做心理辅导。自从爸爸妈妈离婚后,他就很少见到爸爸,心里渴望爸爸的陪伴,怕说了妈妈会伤心。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说过:“孩子错误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情绪和其他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孩子明知道“偷”不对,还故意犯错,其实都在告诉父母:看看我,我需要你们的关注,需要你们的帮助和陪伴。越是莫名其妙难以理解的反叛行为,越需要父母先从自身出发,好好反省教育上的缺失,以及对孩子情感需求的忽视。“作为大人,要学会翻译孩子的‘语言’,看到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要。”那么,只有搞清楚成因,充分地理解和接纳,才能让教育发挥功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注册讲师萌妈cecilia在书中分享了先生萌爸小时候偷钱并被教育的经历。当时他刚上小学,校门口有很多零食,特别诱人。每次放学,他都会去买,买多了钱不够了。回到家,看到父亲的大衣挂在衣架上,便试着摸了摸衣袋,真让他摸到一百块钱。除了给他买想吃的火腿肠后,父亲还额外买了其他零食,然后便开始询问:得到答案后,爸爸没有打也没有骂,而是温柔地说“以后钱不够跟爸爸讲,别再自己拿钱了”。自此,受教训的萌爸,再也没有偷偷拿过钱,对父亲也愈发尊重和敬佩。孩子偷钱,父母首先要做的绝不是打一顿再说,当然也不能包庇纵容。而是了解孩子偷钱的目的,关心孩子的感受,处理问题时,让无关紧要的人回避,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同时,给予孩子自我反省的空间,让他自己说要怎么弥补,以后该怎么做。有原则的引导,让孩子清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并学会承担。严肃认真的态度,才能及时有效阻止孩子“一错再错”。白岩松说:“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码要承担51%的控股责任。”
身为站在孩子背后的“教育第一人”,父母的位置谁都无法取代。面对孩子成长路上每一个“意外情况”,父母更要小心应付、谨慎对待。唯有给孩子足够的成长帮助,孩子才能一步步茁壮成长,活在正轨上,成就自己的未来。本文来源于男孩派(ID: boy666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关注男孩派。-----------家长必读------------
最强大脑冠军教练亲授:20堂超实用记忆术!
暑假爆款,7月20日前免费试学,扫码领取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