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劝你不要给老师回复“好的”和“收到”?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2021 年 12 月 04 日 08:11 琼海之窗
来源 | 成长树(ID:chengzhangshu9)起因是她无意中看到了老公的手机,点开微信就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只要是关于儿子的微信群,她这个做妈妈的从来都是全部置顶,生怕错过什么消息。所以班级群有个什么通知,只要她没看到,那就相当于全家都没看到。她质问老公为什么屏蔽儿子各种群消息,老公倒是也坦白:一打开就是各种好的、收到,一上午手机震动几十次,就屏蔽了……她跟老公吼:不回复好、收到,还回复什么?大家都是这么跟老师沟通的,你怎么就不能?我特别理解朋友的心情,不过群里回复这个问题,我跟身边几位做老师的朋友聊过。「好的」「收到」这样的回复,,其实并不是老师眼里最有效的沟通。前段时间有篇帖子很火,帖子说家长群是最快乐的地方。里面贴出了很多不同家长群的截图,无一例外都是复制粘贴「好的」。老师让家长们报姓名、座位号。顺便提醒父母们先别买练习题。老师在手机那头满脸问号,没有家长搭茬报上姓名和座位号的事儿。还有父母不知道是不是看错了群名称或者群消息,发了个「收到」。还有妈妈不看内容,就直接回复收到,结果造成了尴尬:老师做自我介绍,也因为带头的家长没搞清楚状况,而成了快乐源泉。但如果习惯了这种复制粘贴,就容易给人一种敷衍的感觉。我的一个做老师的朋友还跟我吐槽过,有时候她发作业和通知,明确在群里说了希望大家不要刷屏,免得后面的家长看不到。结果还是有父母会带头说「好的,收到」,然后群里就刷屏。晚些时候有些父母翻了翻群里消息,没看到作业或通知,又会在群里问,或者单独给她打电话,她也很无奈。也有些老师不太喜欢刷屏,我们就正常只回复老师需要的具体信息就可以了。我还遇到过一位妈妈,她抱怨又被老师小窗口批评了,老师说孩子上课不专心。我说:那孩子不专心的情况有多久了?是持续性的,还是只是老师偶然发现的?老师给孩子妈妈发的消息是:**妈妈,**上课不太专心,跟某某讲话。妈妈回复的是:好的,*老师,让您费心了,我回去一定好好管他。这样回复,表面上很得体,但妈妈只是得到了孩子不太专心这一个信息。而如果妈妈能顺着老师的话题,多深入的询问一些,就会对孩子在校情况有更多的了解。比如:是偶尔上课开小差这种小问题,还是知识掌握不扎实,导致跟不上老师思路这种大问题?
老师工作是比较忙的,能够在微信里给父母单独发消息,可能说明老师看出了一些问题。我们多跟老师聊一聊,主动向老师反映孩子的情况,征求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把问题、忧虑全部提出来,才能更好的来引导孩子。孩子在学校的人际交往,实际上就是由跟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两部分构成。经常跟老师回复好的、收到,固然不会出错,但往往也不会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全国十大明星校长、北京史家小学终身名誉校长卓立,曾在他的书《欢迎来到一年级》中写过一些父母与老师顺畅沟通的方法。所以需要我们父母通过家长群、家长会,观察老师的性格、教学理念、教育方式等等。有些老师喜欢微信打字沟通、有些老师喜欢发语音、有些老师喜欢打电话、有些老师喜欢面谈……有些老师会比较喜欢直来直去讲问题,有些老师习惯委婉温和提建议。但每个老师,都是真心希望孩子更好的,跟我们父母的教育目的也是一致的。所以我们跟老师沟通的时候,尽量主动去配合老师的习惯,让老师感觉到被尊重、被体谅。1)放学、校门前、还有偶尔晚接的孩子的时候。抓住这个时间,能了解孩子的最新动态。我们见到老师之前,可以先在心里把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过一遍。在企业管理中,经常会用到 5W+1H 思考方法,在跟老师沟通中也很实用:从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比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家孩子遇到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老师,您说我们可以怎么做?老师一下子就能了解到前因后果重点信息,不用会浪费时间。家长群里还有一种常见的尴尬,就是很多父母是无话找话。工作上我们常会对靠谱的人有好感,这种人——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某老师,上次您说的……问题,我回去之后是这样处理的……现在……这样自然就聊起来了,而且老师也会觉得帮助到了孩子。最后,我想说,「好的」「收到」不是不能发,我也经常会在家长群里有类似的回复,但一般是老师要求的。关于孩子在学校中的具体问题,还是要跟老师更细致的沟通。古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过现在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把每个孩子都照顾到。我们在跟老师沟通时,就要更讲效率。大家觉得呢?*来源:成长树,最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宝爸宝妈,你所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微信号:chengzhangshu9。荐语:致力于提供家庭教育、轻松育儿的方法和建议,让你的孩子成为其他妈妈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