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积极思维的人,容易培育出积极思维的孩子;消极思维的人,容易造就消极思维的孩子。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消极的人和积极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有何不同?
对待家庭的思维方式
看待孩子问题的思维方式
对待孩子学习的思维方式
对待家庭教育的思维方式
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是「天才」!
真正的教育是一场修行,是孩子的纯真、无私、灵动洗濯了成人的浮躁、功利、自大的心理历程。
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把镜子,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
我们是在教育的过程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它的主题很简单,就是通过清华学子的故事,展现清华精神。110 分钟的纪录片,静静纪录了 4 个清华大学的普通学生和老师的真实故事:严韫洲,一个刚刚考到清华的 00 后学子,几经波折,终于被清华录取。博士生宋云天,在清华园生活了 9 年,毕业之际,他在就业方向选择上,犹豫了。留美学者蔡峥,为了能让中国人用自己的巡天望远镜看星星,他放弃美国稳定优渥的生活,加入刚刚成立的清华大学天文系。今年 86 岁的钱易教授,躬耕讲台几十年,仍然坚持给学生们上课,她的背影,也是中国一代院士们的缩影。可这部纪录片,既没有讲清华大学荣耀的光环,也没有讲那些我们看不懂的高深学术研究。流水般的记录里,只让人们看到 4 个主人公相似的价值观和选择。它打破了人们对名校的认知,让孩子感受到——一个普通又不平凡,有所追求又不急功近利的人,是多么的有力量。幸福
是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在清华苦读 9 年的他,如今面临人生方向的选择:是留清华任教?还去企业高薪任职?又或者去搞科研?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宋云天更倾向于回基层,,服务一方百姓。奶奶当了一辈子村支书,宋云天也从小在心里种下一颗种子——要做奶奶那样的人,服务家乡,服务百姓。奶奶劝他,基层干部不容易,「上头千根线,都要从你这一个针眼过」……可宋云天思索再三,还是选择了河南新乡辉县冀屯镇前姚村,从第一书记做起。对于这样的选择,宋云天的家人虽说心里不情愿,嘴上还是支持的,他们说:回来也好。放弃人人艳羡、很难够到的清华老师职位,扎根很难出成绩的基层,这在世俗观念里,多少有些不被接受,也让人不免怀疑 20 多年寒窗苦读的意义。宋云天的做法,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还是教育观念的进步?现代积极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恩,曾提出过一个「自我决定」理论,他们认为,一个人想要幸福,需要满足三点要求:
在物质资源普遍丰富的今天,给予孩子爱,培养他们独特的技能,都不是难事,唯独让孩子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是那么的容易。我一直觉得,一个真正幸福的孩子,都是有某种「物性」的。爱音乐,他会执着于声音;爱教育,他生性有园丁的执念;爱探索,发现和改变世界就是他的使命。那是一种不得不做,非要通过「物性」来证明「我是我」的感觉,它能让孩子燃烧内心的火焰,感受到真正的踏实和幸福。纪录片最后,宋云天晒得黑瘦,他骑着三轮摩托车笑得满面春风,也印证了这点。宋云天让我们看到:教育只是手段,让孩子找到一生所爱,就是教育的成功。坚持理想
人生才不乏动力
如果说,宋云天告诉孩子们,什么样的人生选择是幸福的,那么留美学者蔡峥的选择,更像是「宋云天」们的人生延续。他让孩子们看到:有理想的人生,多么有韧性,又是多么可贵。蔡峥是「哈勃」冠名的博士后学者,在天文学领域,已经颇有建树。如果留在美国,他能到名校继续做研究,衣食无忧,事业顺畅。可他一直心系祖国的天文事业,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买一张单程机票,回国!让中国的天文事业,有自己的技术,用自己的设备。可面对技术、人才、资金的短缺,蔡峥的理想,显得尤其孱弱。但他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和后悔,他脚踏实地,认真地推进每一步:跟院系的老前辈们,一遍遍开展论证会;单独找校长阐明自己的想法;飞去美国找制作巡天望远镜的独特材料……我想给大家做一个七八年的约定,到时候,用我们自己的望远镜,带着大家看看已知和未知世界的边缘。值得深思的是:如果蔡峥留在美国,他能随时在世界最著名的天文研究场所——美国夏威夷的莫纳克亚山,用最先进的望远镜观测、研究。蔡峥的选择诠释了——理想虽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有了它,任何困难都不能称为困难了。其中一个教授,既接受不了被下放的事实,一时也很难适应体力劳动。可和他同屋的学音乐的教授,却每天精神矍铄,该吃吃,该睡睡,劳动时从没叫过苦和累。第二个教授也是一脸惊讶,他说:「我不是看得开,而是把种地看成了玩音乐。你看,耙地时,锄头一来一回,多像有趣的节奏;麦浪随风翻滚,是大自然弹奏的旋律啊……」每个孩子这一生,都有必要树立一个理想,它也许不会让孩子人生璀璨,却会让孩子一生有追求,有事做,纯净又纯粹。一生只做一两件事
活到老,干到老
纪录片中的钱易先生,是国学大师钱穆的女儿,也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钱易老师 80 多岁时,还依然耕耘在一线,每次上课,她都坚持全程站立。几十年来,钱易老师累计培养了硕士 31 名,博士 47 名。她获得的科技奖项,也不计其数。1994 年她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可即便成就斐然,钱易却发自骨子的谦逊,人称呼她「钱老」,她说:别人请她做讲座,她婉拒,称如果真讲,需要系统的准备。她这样形容自己:做的工作呢,好像也没有少做,但做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比的话,总是问题多,还需要多做事。钱易老师说,人这一生,做好一两件事足矣,她的那两件事,就是教书和保护环境。纪录片里还有个细节,当时清华大学研究决定,让这些院士们 80 岁退休,但大家都表示不太情愿,依然愿意教书育人,发挥余热。有句话说:真正的幸福,是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有事做,一个人才能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片中还记录了一个久经波折,最终考取清华的新生严韫洲。纪录片拍摄完毕时,他已经是大三的学生,已经确定了自己在计算机领域的研究方向。
从考进清华时的新奇迷茫,到后来的坚定自信,严韫洲身上,已经有了清华人执着做事的影子。对很多人来说,大学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它会参与并塑造你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在大学里遇到的老师、同学,遇到的机会,很多都会对你有所影响,甚至是影响你的一生。我知道,在今天中考分流严峻的形式下,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缘跟大学相遇。但无论今后人生方向如何,我都希望孩子们看到这几个清华人,以及他们身上的光芒。日后,当孩子迷茫,找不到方向时,相信,这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滋养,能让孩子自我开脱自我救赎,重新踏上有意义的人生路。
文章之后,还有件事情要跟大家说一下,微信最近改版了,为了方便后续能接收到咱们的文章,大家可以在文末点个【在看】。或按下方动图设置成【星标】
咱们也开通了视频号,最新一期的视频,是关于中国最美的母亲——张桂梅校长。她自己的命很苦,却用一生替大山里的孩子们改变命运。她的故事,值得被每个中国人铭记。想看更多视频,可以关注我。后续我会在这里,继续跟大家分享我的有趣日常、心得、经验……欢迎来坐坐!
大家好,我是小树妈妈,爱阅读、爱分享、更爱家里的两个娃。创办成长树这个平台6年了,收获了200多万妈妈的关注,现在聚集了一群懂孩子、懂教育、懂心理的宝爸宝妈,每天为大家提供原创育儿好文、精选好物、有声绘本,累计发布了300多篇原创文章。如果你家也有3-12岁的娃,那咱们就算相见恨晚,现在关注,小树妈妈还有见面礼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