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年,这块土地上的宋人在忙什么?
他们用什么壶喝酒,穿什么衣见客?
不上班的日子,他们看什么书?钻研什么事?
那些宋人们用过的物件,生活过的痕迹,有意无意地被一一保留下来,成为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青山绿水之间的考古遗存。
在专家口中,这些留存至今的实物,作为重述故事的主角,当我们探寻往事之时,它们也在回望存世千年至今的影响。
我们向全社会发出邀约,一起去访问与解答,将宋的风俗、物价、科举、学潮、艺文、官制、茶政、马政、度牒、驿传、地理、气候、产业、外贸……镶嵌于一个波澜起伏的情节当中。
每一件镇馆之宝,都有它独特的亮相方式,如果打动了你,不妨重拾剪报的爱好,这将是一部由我们共同完成的特殊的“宋韵纪录片”。
1
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
宋代国子监、各级官署大兴刻书之风,私家和书坊刻书也十分兴盛。宋代刻书事业蓬勃发展,推动了“天水一朝”的文化大繁荣,对后世影响深远。
(图说:宋版《汉书》。被学者范景中成为“宋版之冠”。宋代刻书,字大如钱、墨光似漆,纸张质量也非常好。)
宋版书质量精良、历史悠久,传千年而不坏,素来被历代藏书家视为珍宝,明清时就有“一页宋版一两金”的说法。
(图说: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版《资治通鉴》影印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限量出版。原件为南宋绍兴二年到三年,两浙东路茶盐司公使库刻本,这套书曾是乾隆三希堂藏品。)
浙江地区在宋代是全国刻书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资治通鉴》、《柳河东集》、《韩昌黎集》、《鱼玄机诗集》等,都是宋代浙江刻书传承至今的瑰宝。
如今宋元刻本十分稀有,各图书馆都作为重要善本宝藏。
(图说:文澜阁《四库全书》)
对于有121年历史的浙江图书馆,镇馆之宝首推7.9万卷的文澜阁《四库全书》。馆长褚树青表示,同时馆内还有不少宋元刻本,都收入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新刊名臣碑传琬琰之集》就是其中一种。
(图说《名臣碑传琬琰集》卷一《太宗皇帝御制赵中令公普神道碑》,是宋太宗为赵普写的神道碑)
《新刊名臣碑传琬琰之集》又叫《名臣碑传琬琰集》,编者杜大珪是南宋中期四川眉山人,作于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
(图说:《名臣碑传琬琰集》序言)
这本书收录了宋代历朝名臣的传记,包含墓志铭、神道碑、传记、行状等文章254篇,展现了宋代“国朝人物之盛”。其中欧阳修的文章36篇,《实录》中的文章27篇,其他如范仲淹、范镇、王安石、宋祁、司马光、苏轼、苏辙、秦观、朱熹等人的文章,数量不等。
有部分文章仅存在本书中,在其他记载中没有,比如卷七范镇的《宋景文公祁神道碑》一文记录了宋祁的遗言。
(图说:《名臣碑传琬琰集》目录)
嘉祐六年(1061)夏,宋祁临终前对弟子范镇说,希望死后不受赠与、不为子孙求恩荫、不请谥、不立碑等,范镇将遗言转告朝廷,朝中诸公“相顾戚然”,体现了宋祁清廉为官的气节。这样一些内容保存了珍贵的史料,是本书的独特价值。
(图说:封面印章)
宋刻本《名臣碑传琬琰集》在海内外有多个藏本,浙图这一藏本第一册封面有一个红色木戳印章,有“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浙江巡抚三宝送到孙仰曾家藏”等字样。
这是清朝修《四库全书》时,这本书送到京城参与其中的标记。
研究四库学的专业术语,叫“进呈本”,就是说《四库全书》中收录的《新刊名臣碑传琬琰之集》是以这个版本为底本的。
(图说:杭州孙氏“寿松堂”藏书印。)
清代中期,这套书流传到孙仰曾家。孙仰曾是杭州人,父亲孙宗濂是有名的藏书家,家中有藏书楼,名为“寿松堂”,孙仰曾与父亲一样,雅爱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