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内日益增长的野外徒步、旅行、赛事需求,以及日趋残暴的自然灾害,我们有必要对人体失温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既为自己,也为家人朋友。
按照美加两国的经验,0-10℃是最容易引发失温的温度区间。在这样的环境下,被汗水捂湿的内衣、风寒效应、环境湿度都会加速体温下降。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核心温度会稳定在37-37.5℃,如果降到35-37℃,暂且不必惊慌。此时我们除了抖的更嚣张一点,身体和精神状况不会出事,只需被动的保持住体温即可。
再往下就麻烦了。当核心体温降到32-35℃时,我们会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口齿不清、判断力下降、肢体不协调。这时候千万别想着给不听话的肌肉按摩,因为低温的血液回流到内脏只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喝酒暖身也没用,因为饮酒导致的毛细血管扩张会加速热量流失。总之,轻度失温下想自救已经很难,需要外界帮助才行。
当核心体温进一步下降到28-32℃时,身体调节机制就不管用了,始终收缩的周围血管开始扩张,意识慢慢丧失的我们会在「好热」的错觉下把衣服一件一件脱掉。这时候除了祈祷救援措施医学降神,别无他法。
一旦核心温度维持在28℃以下,等待我们的便只剩下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低温环境下,低温对身体组织尤其是脑神经反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致使遇险者进入「假死」状态。这种情况下不要上来就给人判死刑,我们可以通过触摸颈动脉来感受搏动。
如果还有生命体征,需要立即给遇险者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情况恶化心脏骤停,应马上实施CPR,尽可能为后续救援争取时间。
面对严酷的大自然,我们要怀抱敬畏之心,不能把野外活动当成过家家。如果真要作死,请不要带上无辜的人。
参考资料
1.山野医学:失温,一种容易被“救”死的病户外探险OUTDOOR
2. 跑步这么热的运动,为什么还会失温致死?丁香医生
- End -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