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发生在美国华盛顿的事件震惊了世界。大量在华盛顿聚集的特朗普支持者冲进美国国会大楼,和现场执法的警察发生直接冲突。暴乱导致4人死亡、52人被捕。
美国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不仅使用了催泪瓦斯和橡皮子弹,也使用驱暴爆炸装置。这场暴乱表明,美国政治精英们历来标榜的美国民主已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美国法治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冲击。
按照美国的选举法,1月6日美国国会要清点和确认2020年大选选举人团的投票结果,并从法律上确认谁在1月20日之后是白宫的主人。这套操作通常只具有象征意义,为1月20日新总统正式上任最后一次加盖合法当选的印章。美国《1876年选举法》规定,由美国国会确认选举人团投票结果、并最终宣布胜选人是美国下一届总统,这在美国已有144年的历史。
这144年中,这套程序曾屡次遭遇挑战,也是总统选举中最后的“申诉平台”。例如,1876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和民主党的两位候选人海耶斯与蒂尔顿对选举结果爆发严重争议,国会最终成立了联合委员会来解决选举人团投票争议,并最终确认海耶斯以185∶184的微弱优势赢得大选,双方也都相互进行了妥协。此次选举人团投票风波开创了美国在法律体制内调节和结束大选争议的成功先例。
此后,产生选举人团票争议但竞选双方最终接受现实的事例在美国还不少。例如,1960年大选中,兼任参议院议长的副总统尼克松在要求重新清点选票被上诉法院拒绝后,宣布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获胜,尼克松称“这是美国有选举史100年以来第一次一位输掉总统选举的在职副总统宣布他的竞选对手获胜”。1968年大选中,民主党副总统汉福雷宣布共和党的尼克松赢得大选。2000年大选中,民主党候选人、副总统戈尔在选举人团票数输给小布什,但普选票数超过小布什的情况下宣布小布什当选。2016年大选中,民主党副总统拜登认可共和党的特朗普胜选。
既然按照法律程序来解决争议是美国总统大选的传统,为什么本次美国总统选举结果争议会在1月6日演变为暴乱?这其中既有特朗普本人的“极端另类”,也有当今美国持续的政治、社会分裂背后美国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美国梦”的暗淡。
1月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安保人员在国会大厦附近警戒。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特朗普执政不仅开了美国政治史的巨大倒车,更重要的是,他的价值观和政策理念代表了美国极右翼政治势力的主张。概括起来说,特朗普执政理念有三大特点:
一是美国民粹主义。在特朗普眼中,世界不重要,别的国家利益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美国右翼精英眼中的“美国利益”。他的执政口号“让美国再次伟大”,不仅是要树立一切以美国为标准的治理理念,完全罔顾美国民众和国际社会多元文化、多元族群和多元价值的基本事实,更是要将用美国福音教派宗教理念包装的、自以为是的所谓“美国价值”强加给世界和美国人民。
二是美国的白人至上主义。2020年5月25日美国警察过度执法致使黑人弗洛伊德窒息而死,由此引发寻求改变美国体制的“系统性种族歧视”的全美国民众抗争,但特朗普开口闭口都称抗议民众都是“失败者”“暴民”。
三是反全球主义。全球化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动力。最近30年中,美国经济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金融服务业和服务业占到美国GDP的80%,大量制造业被投资“外移”,导致美国“铁锈州”出现、白领工作机会下降、低收入阶层扩大、中产阶级数量萎缩,10%的美国人拥有70%的美国财富。中下层美国白人阶层对现状日益加深的不满,是推动特朗普当选的根本原因。但特朗普及其团队非但不反思美国诸多问题的国内根源,反而将矛头对准中国和全球化,将中国作为“替罪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特朗普政府更是将其国内抗疫失败的责任“甩锅”中国。特朗普政府中国政策话语体系的急剧恶化,是使中美关系下降到尼克松访华后历史最低点的重要原因。
特朗普及其团队为了个人政治利益而不择手段,不仅严重伤害了中美关系,也是1月6日美国占领国会山暴乱的直接原因。11月7日大选之后,特朗普及其团队发起了50多起质疑和否定大选结果的司法诉讼,制造了上百个民主党偷走大选结果的阴谋论,支持特朗普的共和党国会议员甚至这样不断煽动特朗普的支持者们:你们愿意为实现特朗普第二总统任期而去死吗?就在1月6日中午,特朗普专门向会集到华盛顿的支持者们发表演讲,再次宣称民主党“偷走了”原本属于他的大选胜利,煽动支持者“挺身而出维护美国的公正”。
发生在美国国会的这场暴乱使人们想起,2019年乱港分子使用暴力手段冲击和占领香港立法院时,香港特区政府和警察一直保持了克制和自律,,但却遭到美国政府的无理打压和蛮横制裁。而1月6日美国警察对冲击国会的民众开枪,却被美国精英们称为是在维护美国的民主体制。2021年新年伊始国会山上荒诞的一幕再次证明,美国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的一贯指责是多么的虚伪和嚣张。
1月6日的华盛顿暴乱和镇暴枪声,让“美国梦”开始碎裂。世人看到,美国头顶上的民主和法治的光环,从这一天开始黯然失色了。
(作者:朱锋,系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内容:《光明日报》(2021年01月10日 08版)
图片: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