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被联合国评为第9座“世界美食之都”,华春莹为它点赞,江苏这座美食小城要藏不住了!
2021 年 12 月 11 日 17:06 琼海之窗
点击上方 ▲ 蓝字 关注订阅 背包旅行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淮安,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魅力城市,开国总理周恩来的家乡,名列世界美食之都。自豪!很多当地特色菜是国宴菜。”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在推特上这样介绍淮安这座城市,为淮安入选世界美食之都感到自豪。淮安成功入选“世界美食之都”,成为第五个获得如此殊荣的中国城市。可对这一新称号,淮安人都很淡定:这事儿,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众所周知,历史上,淮安是与扬州、苏州、杭州并肩的“四大都市”之一,还挑着“中国运河之都”的重任。明嘉靖年间,北方的晋商、南方的徽商都想要抢占这块“肥肉”。到了清代,淮安和周边的淮盐每年创造的税额一度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1/4。说起“九省通衢”,人们马上想到武汉。但在三百年前,淮安之地也曾拥有这个美誉。就在这样一个南北能够交流的大都市,南方的船、北方的马,将各方的物产、人才、文化都带到了这里。可想而知,这块地方有多少富商,简直就是富商集聚地。当老百姓富裕起来,就开始注重脸面,他们花重金搜罗天下名厨和奇珍异品。在这座“不南不北”的城市,南来北往的人们相互交流,天南海北的食材相互碰撞,碰撞出了中国最会吃的一群人。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曾有无数朝廷大员点名要淮安厨子,在古代,淮扬菜能名噪天下,自然也少不了文人墨客的情思纠葛,
从西汉辞赋家枚乘写王府园林文宴,到唐朝的李白、刘禹锡,再到宋代的秦观、陆游、司马光……也是有了曲水流觞、诗文酒会,美食才有了故事与灵魂。但是“淮”既然可以作为首字,那淮安肯定是出了大力的,淮安的味道,不仅仅代表了国宴的标准,也是无数中外宾客的味觉记忆。
新中国成立时,在准备开国第一宴这一方面,工作人员是煞费苦心。他们要考虑宴席上的菜不仅要体现国宴的庄重大方,还要适合天南海北宾客们的口味。它不过咸、不过辣,不酸、不苦,不太甜、也不油,是南方人和北方人都能接受的。
淮安菜非常讲究“不令不食”,不是时令的食材,一概不要。也就是:“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淮扬菜的另一特点,是“就地取材、土菜精做”,用普通食材做出高档水准,朴素典雅。从那以后,国宴菜就多以淮扬菜为基础,汇集各方菜系,整理、改良。软兜长鱼是开国第一宴的第一菜,除此以外,还曾作为贡品进京恭贺慈禧七十大寿。淮安人把鳝鱼称为"长鱼",民间还有"小暑鳝鱼赛人参"的谚语。鱼的脊背乌光烁亮,软嫩异常,清鲜爽口,蒜香浓郁,光闻及能想象到它的美味。却因为白条虾的异常娇贵,离开了原本的环境就会立刻死亡,最终在二选一中被抛弃。洪泽湖出产的白条虾诞生的“白袍虾仁”,与软兜长鱼并称“淮炒双峰”。虾仁颜色白莹,口味十分鲜嫩,咬一口,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淮安汤包却以特别之处取胜,这的汤包起码有八成都是汤汁。吃的时候一定要先戳开一个小窗,接着插进吸管,吮吸里面的汤汁,想想就流口水。酥酥脆脆,是居家看剧的必备小零食,吃了就停不下来。有一样淮安特产,我们都耳熟能详,那就是盱眙小龙虾!这里的小龙虾与其他地方的最大区别是“三白二多”:腹白、腮白、肉白,黄多、肉多。去过的人都说,淮安的夜,满城尽是小龙虾,来淮安不吃小龙虾,等于白来。小鱼锅贴,有点像是鱼版的“地锅鸡”,新捞的小鱼杀好之后,再用清澈的湖水烧煮,在锅子的四周贴上薄饼,面饼带着鱼的鲜味,鱼又带着饼的香味,简直绝配。从浓香的盱眙小龙虾,到个大螯肥肉香的洪泽湖大闸蟹……可以说样样都堪称经典。以及历史悠久的平桥豆腐、汤肉并美的码头汤羊肉等等,都是不容我们错过的美食。这些听起来就很好吃的美食,就是一座城市味觉与文化的道场。其实在淮安,无论是宽窄小巷,还是街道的角落,或者是不起眼的小楼里,都隐匿着许多老字号和小店美食,随时可以来场味蕾之旅。其实这里如画般的美景,悠哉游哉的生活也是来了就不想走的原因。华灯初上,国师塔的灯亮起来了,河畔的景观灯全都亮起来了,最好下着小雨,撑把透明的伞,就能和秒速五厘米的花瓣邂逅。感受着静柔的风轻轻吹过,看鲜艳浓烈、未曾衰败的花。猫猫狗狗花花草草,小贩们的叫卖声,你可以在热闹里热闹,也可以在热闹里寂寥。好在,老祖宗洋洋洒洒五千年,我们还能在美食的传承中,重温那些闲适的美好。就像徜徉在“世界美食之都”,听听俚语雅音、尝尝地道滋味,人生终究也会恬静下来。在淮安,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感受这座千年水城最自然的韵味。-END-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