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永群
12月23日,一个粉丝6万多、认证为“颜值博主”的账号在微博中配图发文,“某荣枝的模仿秀,像不像(开玩笑,没有蹭杀人犯热度的意思昂)”。虽然文字用的是“某荣枝”,但加上图片,网友们还是认了出来,她模仿的对象是劳荣枝。
而在她发博的前一天,劳荣枝恰好出现在热搜和热点新闻中。12月21到22日,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人劳荣枝涉嫌犯故意杀人、绑架、抢劫等罪一案。劳荣枝身负7条人命,当庭拒不认罪,主观恶性极深,突破了人性和法律的底线。
目前,该微博已经删除,该博主也被新浪微博禁言禁被关注30天。这样的模仿秀着实刺目,“像不像”“开玩笑”等轻飘飘的字眼,是对受害家庭的不尊重和二次伤害。
不少人也联想到此前的“新冠病毒仿妆”“未成年人怀孕生子”等突破底线的互联网内容,应该明确的是,娱乐要有基本的是非观念,遵守法律、符合公序良俗是最起码的要求,不能美丑不辨,以耻为荣。
没有底线的蹭热点要点击,只能成为“毒流量”,贻害无穷。这样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在海量信息的碎片化浏览过程中,人们常常会无意识地将信息当做结论,社会议题的泛娱乐化,会慢慢消解掉很多应该有的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规则的尊重。有些成年人尚有能力纠偏,可以做出甄别和选择,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价值观极易被影响。
互联网上没有那么高比例的阳春白雪,大多是平民化的、通俗化的内容。其中,低门槛和高参与度让UGC(用户原创内容)越来越多,许多爆款都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20年6月,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40.5%、21.5%,本科及以上只有8.8%。数据告诉我们,互联网并不是精英文化场。但通俗并不等于低俗,如果做不到“有意义”,也应该符合公序良俗,不能单单为了“有意思”,就突破了底线。尤其是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红大V,更要承担社会责任,不能一味地博眼球。
很多有害内容不把恶趣味放在明面上,容易逃过监管的眼睛。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平台监管和技术手段运用的同时,还要大力倡导文明上网、理性上网,提升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素养。
不过,在此次事件中,网民几乎一边倒的批评,也正说明了大家的是非观念。不择手段博出位必然会遭受公众的反感。这次的事件可以视为网民们的一种自我纠偏,也是一个提醒:无底线地蹭流量不但没有市场,还有可能触犯监管,想打擦边球恶意营销的人还是省了这个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