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圣诞季又来啦,彩灯、礼物、圣诞老人,似乎成了12月大朋友和小孩子们最大的期盼,紧接着就是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
节日都自带传奇故事,我们小时候听着这些故事长大,到了自己给孩子讲故事的年龄,却犯了难。
有爸爸妈妈留言问我们:“我们需要告诉孩子圣诞老人这些童话人物只存在于书本里吗?”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沉迷在“幻想的世界”中不可自拔会很担心,也有的家长担心与孩子讲这些“脱离现实”的童话故事会影响孩子的心智发展。
这些担心大多是没有必要的。
一、假想游戏是孩子心智发展的产物
为什么孩子需要“假想游戏”?
01
在回答家长们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瑞士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
他提到幼儿会进行“假想游戏”,这种特殊的游戏是因为幼儿难以直接适应外界的现实世界,所以2-7岁的儿童会使用游戏(尤其是假想游戏)作为一个缓冲空间,来体验外界的生活,学习现实世界的生活经验[1]。
同时,儿童心理研究者加维认为,假想游戏的存在反映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他认为假想游戏是一种“对象替换”,也就是说幼儿有能力辨别事物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去定义它们[2]。
比如拿着球放在耳边假装打电话。以“球”替换“手机”,特征是“放在耳边的东西”,用来通话。
图源:pixabay
“假想游戏”对孩子的正面影响
02
前面提到了孩子们用其他用品指代某些物品进行假想,那孩子们会不会“假想”出一个伙伴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娃娃圈里著名的“红人”——小猪佩奇,想必大家都听闻过她的大名,在这部动画里,有一集是佩奇的好朋友——小羊苏西有个假想中的伙伴,一只小狮子。一开始苏西给佩奇介绍小狮子,佩奇还很疑惑小狮子在哪儿。
后来,佩奇很快就接受了这件事,并且和假想的狮子一起玩“过家家”。
这个剧情应该令很多父母印象深刻,不知道当时大家的小脑瓜里会不会以为是孩子们(我是佩奇,我今年5岁)都分不清现实和想象?
甚至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是不是自己经常讲不真实的童话,从而引起孩子们过多的幻想。
其实,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不论是他们听了童话故事将里面的角色想象成自己的伙伴,还是进行独自假想游戏(一个人玩)或进行社会假想游戏(两个人以上玩)都是自然发展的过程。
因为儿童想象中的游戏伙伴几乎不会影响到孩子现实的社会交往活动。
当孩子在和其他孩子进行游戏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暂时忘掉假想游戏的伙伴,他们是可以对现实伙伴与假想伙伴进行切换。
研究表明,有假想游戏伙伴的儿童智力发展会较好,表现在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得到更好的发展[3]。
所以对于假想游戏、孩子假想的伙伴,家长不要惊慌,要对孩子的创造性、幻想性活动进行保护和鼓励。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玩假想游戏、与他们的假想伙伴一起玩耍。
图源:pexels
二、假想游戏不意味无法区分现实与幻想
皮亚杰认为,虽然3-4岁的孩子可能会相信仙女、妖精、魔法棒、奥特曼具有超能力,但是神秘力量不会改变孩子的日常经验。
他们会玩魔法棒的游戏,但是并不会相信手中的魔法棒真的会把枕头变成武器。
这是因为孩子的经验还是来自于日常中所观察到的因果变化。相信有神秘的力量但是不表示他们觉得这些力量可以改变他们的日常[4]。
赫伊津哈也强调幼儿从真实的生活情境进入假想情境中时,自身对此行为是明确清晰的,且明白这是一种暂时的状态。
4-8岁时,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增多,对于事情的因果关系逐渐熟悉(如:食物需要煮熟才能吃、门需要用力才能打开),儿童的魔幻思维逐渐减少。
孩子们越来越明白,仙女、孙悟空、圣诞老人、游乐场中的卡通人物是扮演的,魔术师的魔术是一种骗术、是一种游戏。
你不用担心要不要告诉孩子们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圣诞老人是家人扮演的,因为成长和经验会告诉他们一切。
但是如果您发现您的孩子和同龄孩子相比,非常沉浸在童话世界中以至于无法区分幻想与现实,可能需要请求儿童保健科医生的评估和帮助。
三、童话故事对孩子成长具有的正面影响
《儿童文学教程》中认为童话作为叙事文学体式,是适合儿童欣赏和接受的、具有特殊幻想性质的作品。
童话故事是满足幼儿需求,幼儿最容易理解的文学体裁[5-6]。
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01
童话故事是满足幼儿需求,幼儿最容易理解的文学表达方式。利用讲述童话故事,让孩子讲述、复述故事,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叙事能力,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为孩子提供一个体会欣赏美的场景,帮助孩子感受真善美。
帮助幼儿理解和表达情绪
02
童话世界与儿童的精神世界相契合,童话故事能够让孩子体会到适度的愉悦、愤怒、害怕、羞愧、谅解等情绪体验和心理活动。在故事的转折中,帮助孩子宣泄负面情绪、表达攻击性。
童话是促进幼儿情感宣泄的方式。
孩子言语能力在发展,通过讲述童话故事,听孩子对于故事内容的反应,可以帮助家长及时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洞察孩子的不开心情绪。孩子生活中受到的挫折感受,可以在故事的共鸣中得到升华。
促进社会性和健康人格发展
03
童话故事帮助幼儿发展社会性,促进人格的健康成长。
优秀的童话故事是孩子的精神食粮,在故事中孩子可以体会到现实世界中的人情冷暖和事情发展的规律。
比如童话故事中宣扬的正义、勇敢、坚持、善良,故事中刻画的邪恶、贪婪、愚蠢、懒惰。通过故事,孩子体验和学会如何面对生活。
童话故事也许是编的,,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童话背后那些人类的美好情感和爱。
小编很喜欢傅首尔说过的一句话:“童话从来不是谎言,他是现实灵魂的救赎,如果现实给了你一张坚毅苦涩的脸,请你一定一定要留住心中那颗,童话曾经给你的最甜的糖。”
也许童话故事正是父母在孩子童年时给孩子心里面播撒的美好种子,让这些爱陪伴着孩子成长又成年,直到走向独立,这大概就是童话和亲子共读存在的意义。
不管圣诞老人或其他任何一个童话角色是否存在,这件事对孩子来说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对孩子的陪伴,对孩子的鼓励和帮助,幸运的孩子一生都会被童年治愈,当然包括童年的童话和父母的爱!
在这个节日里,希望大朋友们和小孩子们都能拥有属于你们的“糖”,陪伴你们度过岁月漫长!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可查看)
相关阅读
亲子阅读,不是光读书就够了!
家长读绘本时孩子有这些表现,可能是无效阅读
医学校对:儿童心理科王馨医生
责任编辑:郑清湄
阅读原文,可向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