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微信大改版,推送时间线被打乱,为避免与国医大师健康失联,请按上图方法,把“国医大师健康”设为星标!
—— 以下是正文 ——
今天下午3点,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免费直播“冬天怎么养肾”,点击下方“预约”按钮马上预约~
“还小呢,今年91”,这是“国医泰斗”金世元前不久参加央视节目时说过的一句话。
91岁高龄的他,依旧思维敏捷,说话中气十足。和同龄人比,“还小”还真不是开玩笑!精神劲儿比“亚健康”的年轻人都好。金世元虽被媒体称为“当代药王”,接触名贵中药不计其数,但是他却推崇“无药养生”。
金世元16岁当学徒那年,看到药庄里制作“参茸卫生丸”,听说这个药很补,就偷偷掰了一块吃。没想到,仅3小时后,他就感到头痛欲裂。师兄因此训他道:“你年纪轻轻的,哪能吃补药!”
二十六七岁时,有家药行宰鹿,碰巧赶上的金世元美美饱餐了一顿。可当他刚回到家,全身胀痛,鼻子流血不止……从这两件事后,金世元就有了个认识:再好的补药,也不能随便吃。虽然金世元没有药补的习惯,但他注意到,当下很多中老年人热衷于进补,用得最多的药材是人参。人参不能随便吃,也需要按季节、品种、体质来考量,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拿来进补。
人参价格较贵,金世元说:“日常进补用党参就好,它和人参作用类似,可补中益气、健脾益气。它是平补,可以煲汤喝,有生津液养肺的作用,易咳嗽的老年人用党参更好。”药补像给花施肥,花不同法不同。有些花儿根本不需要施肥,施多了反而烧苗,过犹不及。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依赖服用中药或者补品来养生、抗衰老,认为吃了补药,就可以万事大吉。但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缺乏锻炼,再药补也难以延年益寿。在有疾病的时候,当然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按医嘱服药;但如果身体健康,最好通过锻炼和合理的饮食来进行日常保健,少吃药。“无药养生”的意义就在于此。金老经常翻山越岭找药、认药、研究药,所以常和山民接触,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一直反对盲目进补的他,最推崇的就是山民的粗茶淡饭。他认为,粗茶淡饭最符合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的法则,这是人类饮食文化中最适合健康的饮食原则。- 五菜为充,意思是说光吃粮食不行,还要有蔬菜,这个“充”字是“充饥”的“充”,就是一定要吃的意思;
- 五果为助,意思是说不能以水果代饭,水果是助消化的;
对于饮食,金世元说,自己没有什么讲究,粗茶淡饭就很好。“唯一要求的,就是每周做一两顿粗粮吃。窝头、贴饼子、棒渣粥……”
在他看来,饮食太过精细不好,而吃得太专也不利于健康。“什么都吃,从不挑食”,多吃蔬菜、水果,适当食用粗粮,补充膳食纤维,是他多年来的习惯。- 杂一点:甭管荤菜、素菜、粗粮、细粮,什么都吃,而且种类越多越好;
- 鲜一点:食物越新鲜、越时令越好,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
在养生之道方面,金老除了强调食补的重要性外,还从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出发,告诫人们一定要注意保护脾胃和肾。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在金老看来,生命就像一棵树,脾就像土壤,好的土壤能帮助树来吸收营养。而肾则是树的根,根扎得深,分布得广,树才能长得壮实。脾胃坏了,消化不好,人的营养就差;有病了要吃药,药到了胃里无法分解,药性无法起作用,吃了也等于白吃。肾功能不好,体内的废物无法排出,这就是把一个人的根本破坏了。看病的时候,大夫首先要望、闻、问、切。问的时候一般都要先问问患者饮食怎么样,吃东西香不香,大便怎么样?如果病人说:“我吃东西都挺好的。”大夫心里就踏实了,不管有什么病都好调理。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可见人的聪明伶俐和肾功能强健也有关。所以要养生,就要把脾胃养好,把肾护好。不过,食补吃得再好,不动起来,也难以吸收好,吃了也是白吃!金老虽年过九旬,但仍精神矍铄,这不仅和他保养有关,还和他常年坚持锻炼密切相关。他说:“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即醒半分钟,坐半分钟,站半分钟,然后在床上进行简单的锻炼:第二步,搓耳朵,做30遍,因耳朵穴位较多,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第三步,搓脚,两脚对着,两只手专门搓脚心,每天1个小时,从全身的主要穴位,循序渐进到全身的简单运动,一项一项地进行锻炼。”床上锻炼之后,金老会到楼下的公园里,找一个人少的地方,做几次深呼吸,这是他坚持了18年的深呼吸锻炼,并因此受益匪浅。经过一番吐故纳新后,金老还要花上15分钟做一套保健操。吐故纳新加上做操,每天不到20分钟的时间,十几年来,无论多忙,金老从没有间断过。而且金老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规矩,就是日出之后再进行锻炼,他认为只有太阳出来了,空气才能新鲜。除此之外,他还每天坚持散步,一次至少走四里地。这个习惯金老至少坚持了30年。建议大家每天锻炼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锻炼内容可以采取最简单的办法,走半个小时,光走路就行了,这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动起来总比不动强。金世元还会经常背诵一些书中内容。“我要求自己多记些东西,一方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用得上,一方面对思维也是锻炼,脑子总是越用越灵的。”已逾耄耋之年,他的思维依旧敏捷,对于一些经典古籍中的字句更是信手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