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在凌晨叫醒你全家,我敢打赌,,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件事能做到——
一周多前,当“嫦娥五号”探测器化作一道光奔向月球,同一时刻,也有无数国人从沉沉的睡梦中醒来,共同见证了这趟浪漫又伟大的旅程。而就在刚刚,当“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壤取样并载着土壤样本从月面起飞,又为这趟旅程平添了一份奇迹的色彩。这是16年来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的最终章。跟以往的探月任务不同,这一次,“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最终任务,就是采集2到4公斤的月球土壤与岩石,最终带回地球。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成功从月球带回样品的国家只有两个:美国和前苏联。“嫦娥五号”的月球之旅一旦成功,意味着时隔近半个世纪,全人类终于又等来了一次月球采样的重要时刻。但在此之前,还有更多隐秘的故事正在等待焦急的人们去揭开。如果能圆满完成任务,“嫦娥五号”探测器将会创造中国探月工程的多个首次——
这一涌而上“首次”字眼挑动了国人敏感的神经,但这历史一瞬的狂欢背后,藏着的却是比人们所见还要艰难百倍的漫长摸索。人们都期待,“嫦娥五号”的奔月能为这个满是坎坷的2020带来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它的成功升空、绕月、着陆……没有一步不在放大国人内心的欣喜。然而当点滴关注的累积成举国上下的期待,我们更该清醒地意识到,为这汹涌的期待而迈出的坚实步伐,每一步都不是可有可无。三天前,在嫦娥五号探测器组合体顺利分离后的第一个软着陆关键阶段,系统副总指挥张玉花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就坦言了此次探月任务将面临的重重困难——“首先你得奔月成功,得绕月成功,得落月成功,还得表取和钻取机构都得工作正常,样品封装也正常,还得从月面起飞成功,还得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成功,还得月地返回成功。”“这每一步成功以后,才能把样品容器交到我们科学家手里……”正因如此,一般的国家可能都无法组织起这么大型的探月任务。从绕月到落月,从观测到采样……在普通人看来,探月的成败只在短暂的一瞬之间。
直到去年一部名为《飞向月球》的高分央视纪录片出现,才透露出更多鲜为人知的中国探月传奇。1970年4月24日,在西北大漠深处,中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彼时,美国已经在1969年凭借阿波罗计划成功将三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前苏联也紧随其后,发射了“月球16号”,利用探测器从月球上采集到了土壤。事实上,一直到2004年,中国才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将其命名为“嫦娥工程”。
而在此之前,中国在探月领域,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厚积”状态。因为起步较晚,从技术到战略,我们经历了极其漫长的摸索和碰壁阶段。1978年,美国派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问中国,并带来了卡特总统向中国赠送的礼物:质量仅1克的月岩样品。这份样品最终被一分为二,一半珍藏在北京天文馆让公众参观,另外一半用于研究。围绕这半块样品,全国近百位研究专家被邀请前来,并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在对这0.5克样品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国内研究人员先后发表了十多篇论文。一是我国当时在月球相关领域研究资料极其匮乏;二是月球土壤的采集对于人类拓展对这个星球的认知,确实具有重大意义。“探索月球分两个问题来回答:一个就是我们中国人有没有能力把探索月球的装置送到月球去探索……”2000年,我国首次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第一次披露将月球与深空探测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在此之前,科学界早已围绕探月计划开展过大规模的讨论,甚至制定了探月20年大规划,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绕、落、回”三部曲。针对这个规划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全国专家整整争论了10年,在提出与否决之间来回撕扯。
从起意到一步一步化憧憬为现实,普通人看到的是中国探月工程从无到有的里程碑式跨越。但是背后的巨大投入和谨慎衡量,才是真正的“隐秘而伟大”。从古到今,探索宇宙一直是潜藏在人类本性之中的冲动,也是人类实现“征服”“证明自我”的梦想的必经之路。到了现代,这种探索、征服的欲望更是具化成了全球范围内国家实力的比拼。在美苏争霸时期,探月就是两国暗暗较劲的主战场之一。1957年,在核战争的阴云下,前苏联成功发射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成为人类史上第一次重要的太空探索突破。时隔一个月,前苏联趁热打铁,又将一只流浪狗放入斯普特尼克2号中送上了太空。在各方压力之下,美方紧随前苏联的步伐,依次推出了“登月三部曲”——水星计划、双子星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最终在这场太空军备竞赛中占据上风。但美苏两国的争霸心态,也为这一时期的探月工程埋下了诸多恶果。比如在水星计划启动后不久,美国就仓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结果在发射2秒后原地爆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967年,阿波罗一号在地面测试的过程中发生大火,15秒时间舱内三名宇航员全部不幸离世,让民众对于探月可能性产生了巨大质疑。2009年,有22%的美国人相信“登月是一场骗局”在这样的狂热背景下开始生根发芽的中国航天事业,却从未因此随波逐流,加入到这场旷日持久的“面子工程”里。从第一次探索太空,再到如今的成功登月,中国始终把和平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当做每一步行动的宗旨。2011年,美国国会还通过了“沃尔夫条款”,禁止NASA未经国会明确批准同中国进行任何形式的合作。尽管如此,中国自正式加入探月赛道开始,还是一直秉持着开放合作的心态。“嫦娥四号”工程期间,美国得知中国要发射“鹊桥”中继星并探测月背,提出了多项合作请求。比如希望“嫦娥四号”搭载信标机,帮助他们获得在月背着陆的具体位置,同时希望中方延长“鹊桥”中继星的使用寿命,以便在他们探测月背时也能加以利用。对于这些请求,中国从全人类探月事业发展的角度进行了考量,并给出了积极的回应。
从全方位的封闭限制到主动寻求合作,从“闷头追赶”到如今在探月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背后渗透的,是中国科学家们数十年来对这项事业的殚精竭虑。就像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纪录片《飞向月球》中说的那样——中国的探月工程之所以能后来居上,是因为“每一次探测,我们总要有一两样是别人没有做过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2014年,当中国的第一辆月球车“玉兔”在月球进行探测任务时,机构控制出现异常,导致最终“光荣退休”。尽管通过此前“嫦娥一号”与“嫦娥二号”的修桥铺路,我国已经绘制出了全世界分辨率最高的全月图,但仍然没能实现对辐射、扬尘、温差等月面环境因素的准确认知。因此,当“嫦娥四号”直接将探测任务从月面升级为月背时,对探月国家队的专家们来说无疑是一场更为巨大的考验。根据中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刘继忠的介绍,为了不让“嫦娥四号”月球车重蹈妹妹“玉兔”的覆辙,除了对月球车本身做了多次的精确改良与测试之外,在正式上天之前,科研团队在发射场连续奋战了92天。为确保在发射场零质量问题,研制团队常常为了一台会议、一项测试熬到凌晨三四点,在40多摄氏度的室内,还要戴着口罩、穿着雨衣,大汗淋漓地做试验。成功不等于成熟,成熟不等于可靠,可靠不等于万无一失。一次成功不等于次次成功,次次成功不等于永远成功。“嫦娥一号”实现成功绕月时,现场专家们激动得抱头痛哭
从“跟跑”走向“领跑”,中国航天的成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航天工作者们“闷声干大事”,用更多的试验、更多的经验,甚至用每一次苦涩的失败,才换来了如今的傲立国际的地位。如今,中国的探月三期工程已经走到了胜利收官的阶段,但这并不代表中国探月工程的谢幕。事实上,探月工程的四期任务早已铺开,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作为嫦娥五号备份的嫦娥六号将成为我国探月四期的排头兵,在月球南极进行采样返回。由此,中国的探月事业又将带着全新的热情从新的起点开跑,航天工作人员们“严慎细实”的探月精神也将不断延续。探月是一项关乎全人类福祉的事业,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与传承背后,自然也寄托了千千万万国人的美好愿望。作为嫦娥五号婴幼儿配方食品的官方合作伙伴,飞鹤成了其中颇为特殊的一员。就像低调起跑的中国航天事业一样,1962年,飞鹤从从丹顶鹤故乡齐齐哈尔低调起步,成为中国最早的奶粉企业之一。58年来,飞鹤一直专注于中国宝宝体质和母乳营养研究。它以极具前瞻性的目光,从源头——奶源——开始布局专属产业集群,把控奶粉生产全程。正是因为有了前期踏实的默默耕耘,保证了飞鹤奶粉的优秀品质,创造了58年的安全生产记录,赢得了消费者的口碑和信赖。航天事业的发展核心是技术,而这也成了飞鹤的“他山之石”——半个多世纪以来,飞鹤一直将科技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2015、2016年前后,“进口奶粉”、“欧盟配方”在人们心中深根蒂固,一场关于“什么样的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大讨论蓬勃兴起。在中国奶粉企业要走向何方的微妙节点,飞鹤又一次通过敏锐的嗅觉,开始致力于研发“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奶粉。因此,飞鹤带头建立起专业的中国母乳数据库,全面采集母乳样本信息,并分析中国母乳2000多种成分。飞鹤以中国母乳为“黄金标准”进行研发,整合全球研发资源,打造两国四地研发平台,对中国母乳成分的微观构成及功能研究,不断升级配方。2018年,飞鹤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及其专家团队合作,建立中国首家乳品工程院士工作站,只为研制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奶粉。持续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让飞鹤在产品创新上再进一程。今年5月,飞鹤在国际上首次揭秘了中国母乳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在整个泌乳期9个阶段的动态变化,并且运用到旗下最大单品星飞帆的创新升级中。
据悉,升级后的星飞帆在新鲜牛奶蛋白质的基础上添加了多种功能蛋白,使得配方中氨基酸模式更贴近中国母乳,更容易被宝宝消化吸收,进一步彰显了国产奶粉强劲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专心守护中国宝宝的健康和未来是飞鹤坚守的责任。基于对品质、责任的追求,飞鹤“更新鲜更合适”的品牌理念也逐渐获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2018年,飞鹤成为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历史上首个突破百亿的企业,荣膺国产婴幼儿奶粉第一品牌,全球婴幼儿奶粉亚洲第一品牌。旗下星飞帆、茁然等明星产品更是多次斩获国际大奖。如今,一年卖出超一亿罐的飞鹤,已经成了万千妈妈的选择。尼尔森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飞鹤整体市占率为18%。与位居次席的品牌拉开了不小的差距。而在这场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的厮杀中,飞鹤亦以国产奶粉领头羊的姿态,带领国货们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根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国产婴幼儿奶粉占据了67%的市场份额,超越洋奶粉已成定局。励精图治的航天精神激励着中国飞鹤奔向更高的品质,和中国航天息息相关的民族情怀,则是两者高度契合的精神内核。就像探月工程一期期、一代代的追赶与突破一样,飞鹤也正通过自己的高标准和高投入,来实现企业和品牌的突破。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婴幼儿配方食品官方合作伙伴,飞鹤还启动了“听飞鹤讲月亮的故事”系列公益活动。邀请专家为全国飞鹤宝宝解读“探月”那些事,启蒙少儿科学思维。除了牢握中国宝宝的第一口口粮之外,飞鹤还希望能将与自身气质相符的“探月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孩子。相比于中国航天事业辉煌成就和飞鹤在婴幼儿配方食品行业的巨大突破,这种精神的传承,显得更为珍贵。仰望星空的冒险仍在继续,在这无尽的探索中,中国人会看得更多、走得更远。而有飞鹤这样的民族企业在,不管走多远,中国航天最宝贵的内核都将会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熠熠闪光。感谢你读到这里,我们为明天准备了更加精彩的内容,不想错过的你,就把Vista看天下设为星标吧。第一步:点击顶部蓝字“Vista看天下”,进入公众号主页。